徐志摩诗歌3篇(加赏析)汇编.docx
《徐志摩诗歌3篇(加赏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诗歌3篇(加赏析)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徐志摩诗歌3篇(加赏析)再不见雷峰赏析1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为什么感慨,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为什么感慨,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为什么感慨: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为什么感慨: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今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再没有雷峰;雷峰从今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九月,西湖。 写于1925年9月,初载同年10月5
2、日晨报副刊,署名志摩。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西湖边上,一座历史悠久,贮满神异传闻的雷峰塔的倒掉,曾牵动引发了多少文人的诗心和感慨!别的且不说,光是鲁迅,就有闻名的系列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等,一再借题争论,深厚感慨。而徐志摩对待“雷峰塔倒掉”这一事务的看法及在诗歌中的表现都是迥然有异于鲁迅的。鲁迅眼中的雷峰塔,其景象是:“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论雷峰塔的倒掉)此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于徐志摩来说,雷峰塔的轰然倒塌震醒了他的“完全的梦境”!
3、这个极其偶然的事务,不啻于是徐志摩个人志向和精神追求遭遇现实的摧残而幻灭的一个预言或象征。徐志摩不能不面对坍成一座大荒冢的雷峰塔而感叹唏嘘不已。“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描述性的起句就满蕴惋惜感喟之情。“顶上交抱的青葱”,虽象征生命的绿意,但却恰与倒坍成的废墟构成显明的对比,勿宁更显出雷峰塔坍成大荒冢后的荒芜。在诗歌格律上,徐志摩是“新格律体诗”热忱的提倡者和实践者,他惯用相同或相像的句式(仅变更少许字眼)的重叠与复沓,反复吟唱以渲染诗情,此诗亦足以见出徐志摩在新诗格律化及音乐美方面所作的追求。第一节中,其次句与第三句相同,第四句又与第一句相同。呈现为“a,b;b,a”式的格律形式
4、。诗行排列上,则其次、第三句都次于第一、第四句两个字格,这也是徐志摩诗歌中常见的,用意当然是希图借略有改变的“差异”与“延宕”以获得音乐的美和表情达意的效果。如此,首尾呼应、长短相间、一唱三叹,极状惋惜感喟之情。诗歌其余三节的格律也完全与第一节相同。其次节和第三节从正反两个方面以抒情主子公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表现出诗人主体心态的冲突和情感的困难。其次节对雷峰塔的倒掉,抱有明显的惋惜看法,因为诗人是把雷峰塔视如其志向追求的美妙象征的。也正因此,诗人把塔的倒掉归结为“摧残”和“变态”。而留意一下“摧残”和“变态”这两个意象前的修饰语(冲突修饰语),则是颇有意味的。“摧残”是“光阴应分”的摧残,说明这
5、是无可奈何的自然发展规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尤如人生的生老病死,世事之沧海桑田,除了象孔夫子那样慨叹几声“逝者如 斯 夫”外也别无他法。然而,“变态”呢?却又是“不应分的变态”。的确,美妙的事物为什么又偏不能永在,而要遭遇摧残呢?这当然是一种不公正、“不应分”的“变态”了。诗人还通过这自然界的“不应分的变态”联想到事态人情和现实人生,反复慨叹着:“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这对徐志摩来说,或许可以说是夫子自道、感慨尤深吧! 在第三节中,诗人好像终于联想到了关于雷峰塔的传闻了。在传闻中,雷峰塔下镇压着因追求爱情自由而遭遇“不应分的变态”和“摧残”的白蛇仙
6、女。在徐志摩看来,这塔虽然是镇压,但倒坍成坟冢也仍旧是“掩埋”(而非“解放”),而且,“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这好像是说,“掩埋”比“镇压”更彻底决绝地把追求华蜜自由的弱小者永世不得翻身地安葬在了坟茔中。正因这个缘由,作者才反复咏叹:“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雷峰塔倒掉了,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和纤纤的波鳞它所曾被诗人特有的“诗性思维”所天真、浪漫、纯美地寄寓的全部幻梦和爱宠,都从今破灭。“再没有雷峰;雷峰从今掩埋在人的记忆中”。全诗就在徐志摩感同深受的唏嘘感慨和一唱三叹的美丽旋律和节奏中,如曲终收拨,当心一划,到此嘎然而止。然而,却留下袅袅之余音,让人回味无穷。 结合徐志摩的创作历程
7、和人生经验来看,月下雷峰影片和雷峰塔都是诗人回国之初创作的,都收于诗人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值此之际,诗人满怀单纯的英国康桥式的资产阶级志向,犹如一个母亲那样,为要“盼望一个宏大的事实出现”,“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婴儿)这时他的诗歌往往充溢志向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也创建了很多美丽单纯的志向化的意境“完全的梦境”。然而,他与林徽音恋爱的破灭,与陆小曼恋爱的艰难重重,倍遭世俗反对,以及当时“五卅事务”、“三一八”惨案等政治变故,都使诗人脆弱稚嫩的单纯信仰和美妙志向遭遇一次次不亚于雷峰塔倒掉的幻灭般的打击。因此,到了其次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诗风就发生了一些较明显的改变。而这首再不见雷峰正收于翡冷
8、翠的一夜,正处于徐志摩人生历程的转折点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把此诗看作徐志摩信仰志向的幻灭史和心路历程的自叙状。 在Excter教堂前赏析2 这是我自己的身影,今晚间 倒映在异乡教宇的前庭, 一座冷峭峭森严的大殿, 一个峭阴阴孤耸的身影。 我对着寺前的雕像发问: “是谁负责这离奇的人生?” 老朽的雕像瞅着我发楞, 仿佛怪嫌这离奇的疑问。 我又转问那冷郁郁的大星, 它正升起在这教堂的后背, 但它答我以嘲讽似的迷瞬, 在星光下相对,我与我的迷谜! 这时间我身旁的那颗老树, 他荫蔽着战迹碑下的无辜, 幽幽的叹一声长气,象是 凄凉的空院里凄凉的秋雨。 他至少有百余年的阅历, 人间的变化他什么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徐志摩 诗歌 赏析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