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范文.docx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1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探讨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状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相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化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改变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化相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学问,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相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改变的规律,驾驭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2、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化理解和相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分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需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相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化到非常明确相识“某种形式能的改变,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相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相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相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3、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索。 2.假如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改变?物体机械能的改变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改变的规律是什么呢? 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留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老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很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着陆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缘由: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削减,是由于阻
4、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改变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探讨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依据已驾驭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学问,分析物体机械能改变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改变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对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改变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依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改变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依据动能定理W=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L=h2-h1 即FL-fL=E2-E1
5、=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明确指出: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改变的缘由;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改变量。这是物体机械能改变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对物体机械能改变规律的进一步相识 (1)物体机械能改变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E表示物体机械能改变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i)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增加;当W外<
6、;0时,E2 (ii)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高度上升2m。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已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多少?(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改变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索与分析: (1)
7、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留意哪些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Ek2-Ek1有什么区分?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老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起先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改变规律W外=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晰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改变。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分。 例2.将一个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向上运动经过某一位置P时,它的动能削减了80J,此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60J。已知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
8、不变,求小物体返回地面时动能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思索: (1)运动过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么力对小物体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能否知道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比例关系? (2)小物体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改变的关系如何?每一种形式能量的改变,应当用什么力所做的功量度?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老师明确指出: (1)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对小物体做功。 (2)小物体动能改变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数和量度;重力势能的改变用重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改变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于重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在某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相应能量的改变求出。 (4)依据物体的机械能E=Ek+Ep,可以知道经过
9、P点时,物体动能改变量大小Ek=80J,机械能改变量大小E=20J。 例题求解主要过程: 上升到点时,物体机械能损失量为 由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不变,下落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与上升过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为 Ek=Ek0-2E=50J 本例题小结: 通过本例题分析,应当对功和能量改变有更详细的相识,同时应留意学习综合运用动能定理和物体机械能改变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索题(留给学生课后练习): (1)运动中物体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几分之几? (2)物体经过P点后还能上升多高?是前一段高度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小结既是本节课的第3项内容,也是本章的小结。 3.功和能 (
10、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理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形式发生改变,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改变;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改变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改变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 (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改变,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 六、说明 本节内容的处理应依据学生详细状况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介绍较多内容;学生基础较差,不肯定要求应用物体机械能改变规律解题,只需对功和能关系
11、有初步了解即可。 #257241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2 一、引入新课 演示试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老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试验引入,激发学生的新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 (一)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老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老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索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老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学问
12、的连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老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觉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试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加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相识。) 老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试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 #257234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
13、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须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老师口述:0.2千米=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14、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学问。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仔细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学问。 板书:“其次章简洁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改变;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物理学里把物
15、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四周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老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变更。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教案 人教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