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分享5篇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分享5篇精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分享5篇高二会考历史学问点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缘由: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记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保留国王,事实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驾驭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记。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
2、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事实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番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
3、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记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斗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驾驭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二会考历史学问点2 一、经济领域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快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改变 其次次工业革命起先
4、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改变 其次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胜利,电力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胜利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运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领域 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5、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冲突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三、思想领域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改变。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 随着其次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
6、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留意本土的实际状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四、国际关系 1.世界格局 其
7、次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气对比发生改变,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丢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快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其次位。 面对日益改变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根据改变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记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
8、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高潮,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了腐败的清王朝,肯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其次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其次次科技革命导致垄
9、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起先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其次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阅历或技能取得很多成果,这些独创成果都是生产阅历的总结;其次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独创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探讨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起先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绽开;其次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其次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10、。 高二会考历史学问点3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缘由:历史缘由: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干脆缘由: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见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起先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
11、,负责监察地方) 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干脆限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心 对地方的限制渐渐加强) 3、作用: 主动: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留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心集权所确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加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
12、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接着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别,兵权最终由皇帝驾驭。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心:减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全部州郡直属中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
13、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格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心驾驭。从而消退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主动:变更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心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心的成功而结束。) 高二会考历史学问点4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起先运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
14、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浇灌: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浇灌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相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
15、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汲取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旺盛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独创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16、。 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高二会考历史学问点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问点归纳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起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
17、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限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限制下院本党议员限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事实上对议会负责;首相驾驭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限制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缘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供应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开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开暴力冲突。 高二会考历史学问点精选总结共享5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