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pdf
《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8 8 6.1 4 12 0 1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核糖2 0 1 6 - 0 8 - 3 1发布2 0 1 7 - 0 1 -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1 8 8 6.1 4 12 0 1 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核糖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葡萄糖为原料用发酵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d-核糖。2 化学名称、 分子式、 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3R,4R,5R)- 5 -( 羟甲基) 四氢呋喃- 2,3,4 -三醇2.2 分子式C5H1 0O52.3 结构式2.4 相对分
2、子质量1 5 0.1 3( 按2 0 0 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白色至微黄色状态结晶性粉末将试样置于一洁净白纸上, 用目测法观察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G B1 8 8 6.1 4 12 0 1 62 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d-核糖含量,w/%9 7.01 0 3.0附录A中A.2熔点/8 0.09 0.0附录A中A.3比旋度(2 0)-2 1.0 -1 9.0 G B/T1 4 4 5 4.5a干燥减量,w/%2.0附录A中A.4灼烧残渣,w/%0.2附录A中A.5溶液透
3、光率/%9 5.0附录A中A.6铅(P b) / (m g/k g)0.1G B5 0 0 9.1 2或G B5 0 0 9.7 5砷(A s) / (m g/k g)1.0G B5 0 0 9.1 1或G B5 0 0 9.7 6a试样浓度:4%( 质量分数) 水溶液。3.3 微生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微生物限量项 目限 量检验方法菌落总数/ (C F U/g)1 0 0.0G B4 7 8 9.2霉菌、 酵母菌/ (C F U/g)1 0 0.0G B4 7 8 9.1 5大肠菌群/ (C F U/g)1 0.0G B4 7 8 9.3沙门氏菌/ (N e g/2 5g)
4、不得检出G B4 7 8 9.4G B1 8 8 6.1 4 12 0 1 63 附 录 A检 验 方 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 B/T6 6 8 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 杂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 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 均按G B/T6 0 1、G B/T6 0 2和G B/T6 0 3的规定制备。实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 均指水溶液。A.2 d-核糖含量的测定A.2.1 方法提要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 对试样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试样, 由流动相带入柱内, 各组
5、分在柱内被分离, 并依次进入检测器, 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A.2.2 仪器和设备A.2.2.1 高效液相色谱仪。A.2.2.2 S h o d e xK S - 8 0 1或其他等效的色谱柱。A.2.2.3 1 0L定量环。A.2.2.4 电子分析天平( 万分之一) 。A.2.3 分析要求A.2.3.1 相关杂质: 主峰前阿拉伯糖与d-核糖主峰达到完全分离。A.2.3.2 鉴别: 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色谱图, 对照品溶液的主峰保留时间与试样溶液的主峰保留时间 应一致。A.2.3.3 系统适应性: 分离度1.2、 相对标准偏差0.5%、 对称因子1.3、 理论塔板数25 0
6、0。A.2.4 色谱条件A.2.4.1 流速:1.0m L/m i n。A.2.4.2 色谱柱温度:8 0。A.2.4.3 检测器温度:4 0。A.2.4.4 检测器: 折光检测器。A.2.4.5 进样量:1 0L。A.2.4.6 运行时间:1 5m i n。A.2.4.7 流动相: 水。A.2.5 溶液制备A.2.5.1 流动相溶液制备使用色谱级蒸馏水, 流动相要用0.4 5m的水相滤膜过滤后并超声1 5m i n, 待用。G B1 8 8 6.1 4 12 0 1 64 A.2.5.2 杂质溶液的配制方法精确称取5m g阿拉伯糖置于2 5m L容量瓶中, 用2%的d-核糖溶液稀释并定容至刻
7、度。A.2.5.3 对照品液精确称取三份对照品各0.5g( 精确至0.0 0 02g) 置于2 5m L容量瓶中, 用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摇匀待用。A.2.5.4 试样溶液精确称取两份试样各0.5g( 精确至0.0 0 02g) 置于2 5m L容量瓶中, 用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待用。试样与对照品溶液需要通过0.4 5m水相滤头过滤后进样。A.2.6 分析步骤A.2.6.1 系统适应性按液相色谱仪检验操作规程, 开启仪器并使仪器达到稳定状态后, 首先进一针( 定量环1 0L) 相关杂质( 阿拉伯糖) 溶液, 要求阿拉伯糖的分离度1.2、d-核糖主峰的对称因子1.3、d-核糖主峰的
8、理论 塔板数25 0 0, 以验证主峰前的相关杂质与d-核糖主峰达到完全分离。之后进一针空白, 以验证主峰前的相关杂质没有残留峰。最后用相同体积的进样针将三个对照品溶液按顺序依次注入色谱( 定量环1 0L) , 每个对照品分别进两针, 共计六针, 分别计算校正因子f1f6, 利用校正因子按式(A.1) 计算得R S D0.5%。 相对标准偏差R S D, 按式(A.1) 计算:R S D=ni=1fi-f (n-1) f1 0 0%(A.1)式中:fi 第i针工作对照品的校正因子, 是相应工作对照品的重量与面积的比值; f 工作对照品的平均校正因子;n 连续取了n针工作对照品校正因子,n6。A
9、.2.6.2 测定按试样溶液的配制, 在系统适应性验证的基础上, 先用试样溶液清洗进样针和进样器后, 将试样溶液以相同的方法注入色谱( 定量环1 0L) , 每个试样分别进两针平行样, 最后再进两针对照液, 以验证对照液相应是否漂移, 具体按表A.1进样顺序进样。表A.1 进样顺序序号名称进样针数进样体积1杂质溶液11 0L2空白溶液11 0L3对照溶液121 0L4对照溶液221 0LG B1 8 8 6.1 4 12 0 1 65 表A.1( 续)序号名称进样针数进样体积5对照溶液321 0L6试样溶液121 0L7试样溶液221 0L8不同于最近两瓶的对照溶液21 0L注1:当只有一批试
10、样时, 进完该批试样最后一针后还要进两针序号8的对照品, 该两针对照品与试样前面的四针对照品一起计算,f的R S D0.5%。注2:当有多批试样时, 每批试样之间要按序号8要求进2针对照品溶液, 该试样之前的最后6针对照液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参与试样结果计算,f的R S D0.5%。注3:每批检验记录均要附有所有参与计算的图谱, 图谱上要有编号, 图谱上要有签名。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对照品的校正因子fi, 按式(A.2) 计算:fi=MS(A.2)式中:M 对照品的质量, 单位为克(g) ;S 对照品的主峰峰面积。对照品的平均校正因子f, 按式(A.3) 计算:f=f1+f6 6(A.3)式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1886 141 2016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