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及节日意义精编.docx
《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及节日意义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及节日意义精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元节的祭祀活动及节日意义中元节的祭祀活动 1、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当。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
2、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终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2、祭祖 民间信任,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须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共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实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尊敬敬地放到特地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3、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
3、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闻,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4、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5、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闻可以避开冰雹攻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6、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
4、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7、吃鸭 全国许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许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8、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除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元节 祭祀 活动 节日 意义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