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孩子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胜利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化,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 教具打算: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实行一次儿童体育竞赛,可是应当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
2、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视察。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相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知我们很多数学信息,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最喜爱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爱的 细致视察,这幅统计图还告知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视察、思索)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0、1、216,这些数表示详细“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每行都有16个格子
3、,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爱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老师小结。 3、预料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确定实行什么竞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分并小结。 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小结 预料。 到了2008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爱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老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改变? 三、读奥运获金牌状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沟通) (3)汇报 a.你知道
4、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需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足够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足够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状况,并亲自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状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老师巡察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沟通。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
5、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足够的睡眠,假如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接着学习统计学问,有爱好的小挚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探讨探讨看能发觉些什么? #277843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
6、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视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验的创建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运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独创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
7、图。)视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许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老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老师小结
8、: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须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相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相识厘米 1.视察尺子,相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相识1厘米。 老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起先。从刻 度
9、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觉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确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
10、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相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相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打算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示学生留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1、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相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77844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
12、标: 1、学生初步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详细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打算: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爱好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识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
13、长度。 1、老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沟通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索: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3、全班沟通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
14、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沟通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
15、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推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沟通。 假如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假如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
16、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示学生留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精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详细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日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 随堂练习 #277852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育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实力。 (三)通过教学,培育学生仔细审题、主动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
17、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相互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探讨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仔细思索,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
18、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老师启发学生变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探讨的基础,又在老师不断启发和激励下,因此许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其次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安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
19、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假如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其次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越编爱好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推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老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安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视察、思索、比较。 题目改变后,老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
20、让学生视察、思索、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动身,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终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视察、思索、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
21、终老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敏捷选择算法,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其次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
22、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其次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 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实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留意引导学生参加,通过回忆探讨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
23、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晰,又通过分析、比较、推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驾驭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实力的目的。 #277864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一、引入课题。 播放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分辨方向。 二、调动原有阅历,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分辨吗?假如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分辨这些方向?(视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 (二)、探究新知。 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假如有学生说
24、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老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 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述性词语。 3、活动体验一:让学生尝试在教室里指一指东南方向,并思索:为什么把这个方向称之为东南呢? 学生可小组内沟通,然后指名汇报,总结: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分辨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 (三)、深化体验。 1、活动体验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 2、活动体验三: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索探讨沟通: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
25、位置的描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真实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 二、生活阅历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 (一)、复习。 老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名板演。总结强调: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学生可小组沟通合作、相互帮助,老师巡察指导,最终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2、出示课本第22页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借助方向板分辨并口述各种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完成“认一认”。 3、深化感知。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 三、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 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学生回答后,老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行辨识方向的训练。 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沟通。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