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则.doc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则.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则为健全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加强答辩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结合法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规则。第一条第一条 实行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以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第二条第二条 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须按本规则完成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学位论文答辩。第三条第三条 通过预答辩后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第四条第四条 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当在正式答辩报名之前完成。第五条第五条
2、 预答辩申请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硕士学位申请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且通过开题之后,可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并提出预答辩申请。导师审定后,在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中填写意见。2教研室组织预答辩。预答辩小组由三四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不得少于一名。预答辩主持人应由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人员担任,预答辩小组尽可能包含参加学位论文开题的专家,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包含校外相关专家。第六条第六条 至少在预答辩开始十天之前,预答辩人必须将学位论文初稿及开题报告等材料提交预答辩小组成员。第七条第七条 预答辩应当公开进行。第八条第八条 每位预答辩人的预答辩过程应当不少于二
3、十分钟。预答辩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预答辩主持人介绍预答辩小组组成专家。2预答辩人报告选题意义、研究方法、文献来源、学术简史、创新之处或自己观点及其论证等。3预答辩小组主要审查下列事项:(1)论文与开题报告是否一致;(2)是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3)选题有无较高的理论价值或重大的实践意义;(4)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无创新;(5)文献是否翔实,论证是否严密,表达是否准确;(6)其他应予审查的事项。预答辩小组专家可以就以上问题发问,并就论文的优劣和修改充分发表意见。4对预答辩小组专家提出的问题或意见,预答辩人做出答辩,其导师也可以做出必要解释。5预答辩小组以合议方式,就每篇论文的优劣和修改发表总结性意见,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如下决议:(1)通过预答辩;或者(2)建议延迟答辩。6预答辩主持人宣布预答辩小组的决议。7认真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表 ,并及时存档。第九条第九条 预答辩人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总结性意见,对通过预答辩的论文做出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签字批准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对于建议延迟答辩的论文无法申请正式答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人民 大学 法学院 博士学位 论文 答辩 规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