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习俗及养生食物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至节气的习俗及养生食物范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至节气的习俗及养生食物夏至节气习俗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饮食习俗“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相互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
2、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各地习俗1、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根据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燥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2、绍兴: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3、无锡: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
3、。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聚。”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夏至养生食物1、黄瓜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所以,酷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很柔嫩,这对增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及其降低胆固醇均有肯定效果。2、苦瓜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味道,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并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3、番茄番茄性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4、、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大量的维生素C是人体结缔组织所须要的成分,它对软骨、血壁管、韧带和骨的基层部分有增大其动力和伸缩自如实力的作用。4、南瓜南瓜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养分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5、鸭肉鸭肉性偏凉,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属水禽,不论煮粥还是煲汤,都可以养胃生津、软化血管,是肉类中不行多得的凉爽解暑食物。许多人为了追求凉爽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体质虚弱。事实上,鲫鱼、鸡肉、泥鳅,包括瘦猪肉等,都有清暑热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留意不行过量食用。但羊肉、牛肉、狗肉等热性食品,需适量选用。6、玉米玉米补中
5、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7、花菜花菜有白、绿两种,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热毒等功效,同时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B群、胡萝卜素。8、丝瓜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及其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皮及其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9、茄子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探讨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加细胞间的粘着实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及其增进伤口愈合。所以,常
6、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肯定医治效果。10、菠菜菠菜可补血润肠、止渴,为避开菠菜中的草酸与钙形成草酸钙盐,建议先以热水汆烫,去除草酸再食用。11、冬瓜冬瓜有很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天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养分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附有多种维生素及其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整人体的代谢平衡。12、莲藕莲藕具清热安神、凉血散瘀功效,含维生素B、磷、铁等矿物质,可改善贫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压。13、绿豆工作及其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因为绿豆起到清热
7、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14、鲫鱼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夏至吃馄饨的寓意在我国南方有“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的说法,意思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 “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还有一种说法是夏至吃了馄饨,游泳不怕水。夏季是游泳的季节。煮馄饨时,等水开了下锅,经过“三滚三冷”,见一个个馄饨浮了起来就可以捞上来吃了。由于馄饨在水里最终都会浮现来,不会沉到水底。于是,就有在夏至这天吃了汤馄饨,游泳时人也始终会像馄饨一样浮在水上,不会被水淹的说法。夏至这天吃馄饨时,有的人在馄饨里拌面条。吃了馄饨可以免“疰夏”,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长昼时间,取长寿的好彩头。而夏至以后,正午太阳直射点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因此,民间又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相传宋朝宫廷中,每年夏至,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芒种馄饨”的闻名面点。夏至节气的习俗及养生食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