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精选.docx





《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精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1 “和同为一家“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驾驭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缘由及影响,培育学生归纳实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实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育学生的比较概括实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相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沟通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
2、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白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沟通的状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 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实行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看法、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 导入:历中原地区的很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冲突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护。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敬重?
3、(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大家知道这座宫殿是为谁而建立的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 松赞干布是哪一个民族的领袖?吐蕃 吐蕃是生活在哪个地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图表:在地图上填上唐朝前期边疆的少数民族) 填图时留意: 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唐朝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这些少数民族? 下面我们详细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习俗的状况) 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
4、农耕为生。 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有家被视为高门大族。 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 学生介绍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吐蕃王国的创建者,629年继位为赞普,当时年仅13岁。他父亲在权力争夺中被毒死。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举兵公开叛乱。 学生思索并回答: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维护了和平,增加了友情 亲密了双方经济文化沟通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索: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
5、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 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探讨: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唐蕃“和同为一家”对解决民族冲突和冲突有什么借鉴作用? 4、课堂小结 5、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育学生归纳、概括历史学问的实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视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化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育学生视察、想象和概括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
6、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建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打算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打算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
7、么时候起先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是我们现在探讨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老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
8、了解发觉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板书)二、青铜器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其次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老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 老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 (板书)三、金文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觉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
9、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老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视察。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的优质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视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熬炼学生识图实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相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育学生归纳实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实力。 3.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很多世界的成就,我们应当为之傲慢和
10、骄傲。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教学思想: 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爱好,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索,使学生驾驭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教学手段: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冲突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新成就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
11、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峻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察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沉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退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阔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浇灌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建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削减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
12、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独创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 (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运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
13、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蔬菜的栽培 汉代蔬菜的品种增多了,今日我国人民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候都有了。那时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西汉宫廷里有特地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 下面请同学分成小组,为汉朝人设计菜谱包括主食和菜。 5.桑麻的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优质 教案 模板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