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精品.docx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精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生气、任务、艰难、牺 牲、坚韧、规定、胸膛、震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化。 4、驾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实力。 思想教化: 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依次,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坚韧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
2、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打算: 查找有关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有关状况,电影片断、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了许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 让学生列举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们英雄的事迹;然后让学生归纳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点;最终老师赐予确定:黄继光也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纯净、和善的美妙心灵。 2、向学生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诞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
3、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其次年参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家庭和他小时候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助于学生理解。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酷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坚韧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3、介绍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赐予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样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成功地结束了战斗。这次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
4、五千余人。黄继光就是这次战役中涌现的特级英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老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首先以“战役”为例:让学生把这个词与课文中的“斗争”、“战斗”进行辨析。首先请同学讲出字典中“战役”一词的说明,强调“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然后用集合圈的方法讲解“斗争、战役、战斗”三个词的范围是一个比一个大,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范围大小。 最
5、终设计了一道填空作业以进行巩固 “上甘岭( )是抗美援朝( )中最激烈的( ),其中夺取敌人占据的597.9高地的( )是最关键的一仗。”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五、再读课文,了解写作依次和主要内容。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依次写的? 学生听后归纳出答案: 全文有12个自然段。 课文讲解并描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成功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依次学生可能会说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老师先赐予确定,然后归纳:根据事情的起因、
6、经过、结果的依次写的或按事情的发生、发展、_、结局写的,这就叫按事情发展的依次写的。本文就是按事情发展依次写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上甘岭发生的时间和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上级下达的吩咐。 (2)带着问题再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索: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吩咐?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电脑出示重点句: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吩咐,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7、。” 课堂探讨:“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探讨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老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索体会:“第五天夜晚”接到任务,到“黎明”前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从哪些词看出。 “持续”一词是持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很紧迫。 (3)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4)总结第1、2自然段段意。 上甘岭战役在1952年10月打响了,战斗特别激烈,时间非常紧迫。 (5)在如此惊慌激烈的状况下夺取597.9高地并不是一件易事,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恳求任务?导入下一段
8、的学习。 2、学习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 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恳求任务?小组探讨后回答。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电脑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让学生思索:在这句话中,“屡次”是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胜利? 让学生体会到“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不行。假如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有这个词是说明多次进攻都没有胜利。“比雨点还密”、和“压”字不仅有阻挡的意思,而且说明当时敌人的气概盛气凌人,火力太猛,更说明为了战斗的成功,必需拿下这个火力点以及完成这个任务非常艰难。这也是黄继光请战的缘由,说明
9、他有要按时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黄继光生气地凝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决地对指导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学生思索:“生气”和“坚决”写出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这写出了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成功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表达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必胜的信念和革命战士的骄傲感,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酷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重点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第36自然段的段意 黄继光恳求任务,指导员答应了他的恳求。 (5)黄继光和两位
10、战士冲上去执行任务,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引导学生接着学习课文。 3、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索 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黄继光负伤后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句。 是什么力气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先让学生分小组探讨自学,然后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最终有感情地朗读。 电脑出示重点句 “炮弹在他们四周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老师帮助学生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英勇地冲了上去,写出了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归纳出黄继光受伤后的动作是:用完、爬、
11、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这些动作表现了黄继光坚韧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感情。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前后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剧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却,表现得英勇坚韧。 (3)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人物思想感情。 电脑出示 他用完全身的力气,更加坚韧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的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经过学生探讨
12、,让学生体会到:句子中用“20米”、“10米”这样的数量词及省略号,意在表现黄继光的坚韧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要忍受伤痛。躲避敌人的枪弹,因此他爬得很慢。但他靠着坚毅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 (4)再次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究竟的决心。第一次站起来,“啊”仅一个词,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它既是对黄继光坚韧意志的赞美,又表达了战友们的期盼、
13、惊喜之情。“突然站起来”,突出了黄继光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其次次站起来,是在黄继光昏迷后醒来的状况下。这次站起来,说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成功,确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通过指导学生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上国际歌的乐曲,充分体会黄继光的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4、学习课文的最终一个自然段。 黄继光牺牲了,夺取597.9高地的任务落在了战友们的身上。引导学生学习最终一个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这句话的意思。 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在黄继光
14、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以势不行挡的力气夺取了成功。 (2)归纳第12自然段的段意:战士们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占据了高地。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依次写的。由于上级下达新的战斗任务,并且有个火力点久攻不下,才有后来的黄继光主动请战;由于黄继光的坚韧战斗、壮烈牺牲,鼓舞了战士们,部队才很快占据了597.9高地。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宏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恒久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夺下高地 恳求任务 生气、坚决 英勇坚韧 胸堵枪口 负伤、猛扑 不怕牺牲 占据高地 歼灭、敌人 四年级s版语文教案2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
15、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育学生探究、沟通的实力。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看法。 教学过程: 一、 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局报 2、指名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一般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终时刻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终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老师读(感情深厚,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一般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凝合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
16、,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 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明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高校留学时起先,就
17、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改变是他每天必需记录的内容。由于斗争的缘由,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 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改变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 2、沟通,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参考: (1)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
18、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酷爱。 (3)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4)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爱护神。 (5)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仔细细致的工作看法。 (6)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物候学与农业生产有着的亲密关系。 (7)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科学的治学看法。 (8)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探讨工作上。 (10)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教案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