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优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探究与发觉(一)(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好玩的探究活动,巩固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体会探究的方法。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打算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第一关:奇异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视察与发觉 让学生视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依据发觉的规律快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其
2、次关:惊奇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觉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沟通所发觉的规律 4、运用发觉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奇妙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沟通所发觉的规律 4、运用发觉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找寻神奇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沟通所发觉的规律 4、运用发觉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2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图片: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
3、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许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相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图片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
4、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相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视察、沟通;学生独立完成。 (2)沟通: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假如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5、?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视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觉?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终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肯定角度旋转时,要留意什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3 1.通过处理试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试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
6、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 一.计录数据。 老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试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状况,老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沟通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沟通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状况中,你发觉了什么? 小组活动沟通,沟通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状况统计图,引导学生
7、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觉了什么?探讨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爱好。 2.分小组探讨制图的留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须要留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绽开探讨、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老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状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视察、探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激励学生从条
8、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沟通,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状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_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驾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
9、结合律。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实力,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3、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概括实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觉并驾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详细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沟通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得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究
10、发觉 第一环节 探究加法交换律 1、课件接着出示:“李叔叔今日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沟通各自写出的等式,相互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视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沟通。从这些算式可以发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
11、、假如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觉的这个规律呢? a+b=b+a 老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 47+( )=126+( ) m+( )=n+( ) 13+24=( )+( )其次环节 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沟通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其次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
12、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其次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小组探讨。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集体沟通,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依次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假如用字母a、b
13、、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老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 (560+ )+ =560+(140+70) (360+ )+108=360+(92+ ) (57+c)+d=57+( + )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
14、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沟通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觉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日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88+104) +96 88+(104+96) 56+40=96(千米)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
15、40 (88+104)+96=88+(104+96) a+b=b+a (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通过视察、分析、沟通、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改变,商不变的规律。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觉规律、探究新知的实力。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验探究过程,体验数学学问的探究性,体验发觉乐趣
16、,增加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觉规律,驾驭规律; (2) 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觉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改变的规律。 学生状况: 爱好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新奇的心理特点,喜爱探究新的学问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驾驭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改变而改变的状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状况。有了这些相识基础,再利用学问的迁移,他们肯定能经过探究,发觉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教
17、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觉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加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与老师的点拨作用,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利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生动好玩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去发觉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学问,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育实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生动好玩的故事导入新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爱听故事,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到课堂中来。 (1) 找两名学生学生,一个扮演孙悟空,一个扮演猪八戒:14块饼平均分,2天分完;
18、140块饼平均分,20天分完。 (2) 老师提问:真的像猪八戒想的那样,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觉规律 (1) 提出问题: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学们先计算出商,再从上到下视察这些式子,留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觉了什么?5分钟时间,小组沟通探讨。探讨出结果后,用行动告知老师。 (2) 小组探讨。小组成员激烈探讨,老师激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觉规律。 (3) 汇报沟通。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宁静坐好后,老师先找两位同学说出他们分别计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后找位于班级不同
19、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表述他们组发觉的规律。 把几个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经过对比,学生们会很简单地发觉规律。先找班里左边的小组表述规律,他们会说“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也乘一个数,商不变”。这时,老师要老师适时加以评论表扬,说“你们组发觉了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数,商不变。有了这么棒的发觉,真不错。”再找其他组进行补充,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全班有21个探讨小组,老师找10个组不断地进行加工补充。10个组占了全班将近50%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同学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同学们最终会完整地说出这样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4) 老师质疑:还有其他问题吗?引出条件:0 除外。为什么是
20、0 除外呢?生: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 。老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在这个规律中,哪几个词比较关键?学生会发觉:同时、相同、0 除外。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从而得出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的方式把这个规律表达出来。 老师板书 (5) 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发觉并总结规律和过程,再从下到上视察这些式子,留意分别用第2、3、4、5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觉了什么? 有了刚刚总结规律的方法,信任同学们能很快发觉并说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老师在刚刚板书的位置下面一行板书 (6) 老师总结:这就
21、是商不变的规律。全班学生齐读并背诵这两条规律。 (7) 学生们发觉了这两条规律,再回看课堂导入过程中分饼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正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教化了贪欲的猪八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题目的设计都是商不变的规律的敏捷运用,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 1.我来问,我来答 (1)被除数乘 2,除数怎样改变,商不变? (2)除数除以 10,被除数怎样改变,商不变? 2.推断对错。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5 ,商就应乘 25 。 ( ) (2)两数相除的商是 6,假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3,商还是 6。( ) (3)已知14 2 = 7,则(145)(23)= 7。 ( ) 3.从上到下,依据第一行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干脆由第 1 个式子到第 4 个式子,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用第 2 个式子和第 3 个式子作为过渡,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简单地理解并得知第 4 个式子该如何填写了。 4. 自主评价,促进反思 和大家共享一下,本节课你的收获吧!只要学生说出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容,老师都适时加以表扬激励。让同学们自己反思学到的学问,既注意了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总结,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说练习的内容 课堂作业:课本 P95 5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