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所有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精选.docx
《小学所有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所有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精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所有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小学全部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1 天净沙冬 白朴 元代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 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驾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充满着,扩散着。 注释 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淡烟:轻淡的烟雾。 鉴赏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
2、详细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详细环境。 开篇首句,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气氛苍凉的环境之中:在暮色中显出轮廓的谯门,萦绕在谯门内外悠远而哀婉的角声,这是画面的一侧。接着作者将视线转向四方:随着黄昏夜幕的驾临,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山坡上覆盖着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充满着,扩散着。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虽然画角声打破了这冬季黄昏的宁静,却
3、又于凄清中平添了一种肃杀森严的气氛,空气中充满的是孤寂和无助的悲伤。 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干脆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心情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详细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
4、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小学全部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2 夜雪 白居易 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异,又望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时常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讶:惊异。 衾(qn)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鉴赏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饰关山的奇妙本事,赢得古往今来多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
5、,既没有色调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尝,就会发觉它凝重古朴,清爽淡雅。 这首诗新奇新颖,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态、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获。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别状况动身,跳出人们通常运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示意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汲取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寒冷。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
6、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突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剧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到处见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微环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宁静,更主要的是表明白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
7、“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布局井然,层层推动,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爽,真实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支配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 小学全部描写冬天的古代诗词3 观猎 王维 唐代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8、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锋利;冰雪消融,疾驰的马蹄特别轻快。 转瞬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注释 诗题一作猎骑。宋人郭茂倩摘前四句编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题作戎浑。按:唐人姚合玄极集及韦庄又玄集均以此诗为王维作。猎,狩猎。 劲:强劲。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运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 渭(wi)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鹰:指猎鹰。 眼疾:目光敏锐。 新丰市:
9、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鉴赏 人尝论王维诗诗中有画,品观猎果不虚言。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显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这组将军狩猎图又分为出猎图和猎归图。 首联起句先写角弓鸣响,箭飞劲疾,然后才点出是将军冬猎。在强劲的北风中,传来了开弓放箭的声音,一开头便渲染出惊慌肃杀的气氛,然后点明猎者和
10、猎所,确是下笔不凡。 “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 详细描写纵鹰击捕,怒马追逐,进一步渲染了打猎的气氛,细致地刻画出打猎的场面,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疾”字刻画鹰眼锋利,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
11、“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殊锋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草枯鹰眼疾”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觉,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快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微环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看法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颈联的写作,从章法上来讲,一般都要转折,要在上两联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所有 描写 冬天 古代 诗词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