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_2020最新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docx
《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_2020最新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_2020最新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母亲节征文5篇精选_2020最新母亲节征文5篇母亲节征文1 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做了一个关于母亲的梦。 一个桃红李白的早晨,父亲扶着犁杖,吆着青灰色的驴子踢踏踢踏走过村街的时候,阳光穿过木格窗子,正水一般在堂屋里流淌着。娘挽着发髻坐在织机上,双脚一起一落,织机就发出“唧唧唧唧”蛐蛐般的鸣叫声。娘再一甩手,木梭就鱼儿般在棉线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杼前后拨动,土布就一丝一缕地向前延长着 娘-我大喊一声,惊醒了。但娘劳作的身影却定格在梦境古朴的画面里。 儿时,我最爱看的就是娘织布、纺线线。 秋后,父亲弹回棉花,娘盘腿坐在蒲团上,依着簸箕条条凸起的舌面,先把蓬松的花絮搓成一根根棉条(捻子),而后
2、就起先纺纱了。娘纺线的样子很好看:她左手扬着捻子,右手摇着纺车。纺轮一转,手里的捻子便缓缓“吐”出一条棉线,一会儿一个大穗子就纺成了。 娘白天参与劳动,晚上纺线。那时候的夜晚大多没有电,为了省油,娘便和邻居的六妈、五娘借着月光纺线。时间久了,她摸黑纺出的线都又细又匀。秋夜,明月如盘,树影婆娑。农妇们经常夜以继日地干活。要是谁家碰上儿娶女嫁须要赶活计,那就更忙乎的没了早晚。做好的饭凉了,饿了再去热;手中的棉线断了,躬身再去续接。一笸箩棉捻纺完了,时常天光也亮了。月光下,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斗鸡跑累了,一个人不敢去睡,就伏在娘腿上听故事。纺车吱扭,纺轮嗡嗡,萤火虫打着灯笼在枣树上胡碰乱撞。听着听
3、着,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多年后,听秦腔传统折子戏三娘教子,方知娘的辛苦和不易。 娘为儿白昼织布夜纺线, 一两花能挣几文钱。 你奴才把捻子带线齐揪断, 舍了份量短工钱 戏中薛乙哥逃学回家,织布养家的三娘观见天色尚早,查问儿子学业,劝其用功。不料乙哥以三娘不是亲生相回应,引出三娘满腹委屈,几欲放弃教养。家人薛宝从中解劝,协同三娘讲明道理,终使乙哥醒悟,发奋上进。多年以来,三娘以耕织之艰教子育人的故事,备受百姓褒赞。看了这出戏,娘的哺育恩情,我又何以敢忘? 线纺完了,接下来就是染线、浆线、经布一系列流程。所谓经布,就是要把纺好的纱依据要织的布的花样及厚度,缠绕到一根轴上。经布的时候,场面很壮丽。
4、那一刻,娘侧身牵线,步履轻快,几十个缠满纱线的筒管在娘的带动下,就像一群等待喂食的鸡仔,毛茸茸的围在她脚边欢蹦鸣叫。 把线轴固定在织机上,就起先织布了。织布,讲究的是力道和巧劲。会织布的人,用劲小、织得快、布平整。初学的人,忙了手里顾不了脚下,三两下就会乱了板路。那时乡下嫁女儿,讲究陪嫁多少这样的布料。当嫁妆抬到男方家里的时候,当地的三姑六婆会打开女方的衣橱,对陪嫁过来的织物的数量及品相作评判,而这又是关乎脸面的事,所以跟娘学织布的邻里姐姐真不少。我家没有女孩,娘看不清时,经常让我帮她穿针引线,她们望见了,我总是得到“臭小子”的笑骂。 年节快到的时候,布也就织成了。冬日的暖阳下,父亲帮娘折叠、
5、拼接、捶平。娘细心地扯平、剪头、掐量。他们的动作和谐默契,脸上都漾着掩不住的喜悦和兴奋。乡间有句老话,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土布里织进的不只是艰辛和期盼,还有绵绵不尽的人文积淀和情愫。 织好的土布素淡芳香,厚重平朴,几何形的图案和花朵明丽生动。娘一部分缝制家人过节的新衣,一部分为哥哥们打算结婚的被褥。粮食紧缺时,父亲还背着它上北原换粮呢。很多窘迫的日子,就是这样在娘创建的快乐氛围里变得红红火火、大有奔头。 前不久,携妻带女去民俗村游玩,女儿对古老的织机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又是拍照,又是请阿姨示范,等到自己坐在织机上的时候,却一下都不能操作。唯有妻手扶机杼,脚蹬踏板,还有些许织土布的范儿
6、。 一日,和农林局工作的一位文友说起土布。她说,土布蕴含的商业价值和传统文化,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市上已建起了织纺专业村,成立了金梭子纺织公司。我听了很是欣慰,看来作为传统工艺的土布真的要焕发青春了。 母亲节征文2 每次在饭馆吃面条时,我都会想起母亲做的裤带面,并和饭馆的面条比较一番。虽然现在已经离家多年,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吃她老人家亲自做的裤带面的生活片段似乎发生在昨天。 我小的时候家庭生活挺困难,记忆中一年也吃不到几次母亲做的裤带面。母亲是地道的陕西人,可以做出味道极其纯正的裤带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头,每当父亲发工资的时候,每次听说下午母亲要做裤带面的时候,我绝不会出去疯玩,
7、口水都会在嘴里停留一下午的时间,我努力不让口水流下来,眼巴巴的等着宽宽的面条出锅的那一刻。惟恐离开一会儿就会失去许久的期盼。母亲笑话我是馋猫、没出息,我才不管那么多,老醇厚实的陪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和面、揉面、扯面、下锅,我就负责给煮沸的汤锅里加水。 母亲先是用韭菜、鸡蛋或者肉丁炒一锅哨子,然后才起先揉面。我每每趁母亲揉面的时候偷偷的用勺子挖点肉哨子塞进嘴里,鼓起腮帮子,还不敢用劲的咀嚼,怕被母亲看到。后来有一次偷吃的时候看到母亲嘴角露出慈祥的笑容,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小动作始终被母亲看在眼里。 母亲用力的揉面,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再把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形态,抹上点菜油,就可以扯成
8、裤带的形态了,面条又长又宽且劲道。然后母亲把扯好的裤带面放入含有煮开的沸水中,裤带面和沸水一起上下翻滚,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最难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锅里的面条,心里想着:“怎么还没好?差不多熟了吧”。大约5分钟左右,裤带面就出锅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固执的要用大碗,总以为大碗能多盛些,可是每次看到父亲碗里的面条比我的多,我都不服气,吵吵着要母亲多给我盛些,母亲笑着也不说话,总是给我盛满一大碗,加入早已炒好的肉哨子,我就马上狼吞虎咽。 半碗下去,我那小小的肚皮就已经溜圆了,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可实在是吃不下去了,母亲才端起我的碗把剩下的面条倒进父亲碗里。这时候我就抹着油乎乎的
9、嘴巴,问母亲说:“咱们明天还吃裤带面吧”。 转瞬二十多年过去了,面条再也没有什么希奇,可儿时的记忆却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年,我出门在外,吃过了很多山珍海味,也吃过更多种类的面食。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母亲做的那种黏黏的味道。每逢过年过节回家的时候,总是早早的给母亲打电话要吃裤带面,母亲也肯定会把面条盛在碗里等着我,等我卸下行囊、迫不及待吃着那熟识的味道,看到坐在一旁问长问短的母亲那烟灰色的面孔和斑花白发,我禁不住热泪长流,我知道:这就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节征文3 每当我想起母亲,我的笔就跪着爬行 -题记 在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天,母亲迎来了她四十岁的生日。我送给她一只纸
10、叠的帆船,里面放了四十只纸鹤,代表着母亲度过的四十年岁月。每一只纸鹤里面写有一句祝愿,并在船帆上写下:祝妈妈生日欢乐!母亲兴奋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母亲过完生日的其次天中午,放学后我冻的哆哆嗦嗦的回到家,母亲已把做好的饭菜摆在了桌上,我捧起热乎乎的饭碗便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吃饱了才想起不见母亲吃饭。走进里屋,望见她正在缝制一件红绸面的棉袄,“呀,这么美丽,这是给谁做的?”我问母亲,母亲头也没顾上抬,“给你呗,还能给谁。”“你不会吃完饭再做呀,饭都凉了,这又不是赶制嫁妆。”我厚着脸皮跟母亲耍贫,母亲白了我一眼,骂道:“疯丫头,说这话脸都不红。”随后告知我,下午她要回娘家,万一晚上回不来,她走之
11、前把晚饭做好,我放学回来一热就行了。 晚上,由于作业太多我很晚才离开学校。进了村口,没有发觉母亲的身影,平常这么晚了回来,母亲肯定着急的在村口等候,我加快脚步,走进那条熟识的胡同,里面一片漆黑,突然,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惊和稀里糊涂的孤寂与凄凉。我摸黑打开门进了屋,那件新棉袄已做好,整整齐齐的叠放在床上,锅里有母亲临走时做好的饭菜。 午夜,我刚刚睡下,红窗帘被外面的车灯打照的一片血红,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猜想是小舅送母亲回来了,我猛然从床上坐起来,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和小舅不寻常的督促声:“快!快开门!”,我刚把门打开,小舅一头闯进来,把我拉上摩托车就疯了似地冲出了胡同。 途中,小舅发觉我没来
12、得及穿棉袄,就把他的军外套脱下来给我穿上,还告知我,我妈突然吐血昏迷,已被大舅他们开车送往医院。正在这时,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是大舅的车,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赶忙上了车,望见母亲满脸血迹。我连喊几声,她都没有答应,我用劲地晃着她的身体,想让她说话。大舅拉住我,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咱们回家吧。”“为什么?为什么从医院回来?”我问,没有人回答我。 车缓缓地行走在寒冬的深夜里,夜空中有很多的星星,我看到了天空中远远的银河,想起母亲说过的话,“银河调角,该穿棉袄”,又想起母亲今日才为我做的红棉袄,长这么大,母亲还是第一次为我做红绸子面的棉袄,像是出嫁穿的那种,她是在为我赶制嫁妆吧,那您以后就不管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亲节 征文 精选 _2020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