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汇编.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学问点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说明生物进化的缘由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1)不能科学地说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说明。(对生物进化的说明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 1、种群: 概念:在肯定时间内占据肯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
2、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按定义计算: 例: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基因A的频率为_;基因a的频率为 _。 答案:30% 60% 10% 60% 40% 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3、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基因a的频率为 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确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变更,导致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肯定的自然地域,具有肯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行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1)
4、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的标记:生殖隔离 (3)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更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四、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洁到困难,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五、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缘由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5、。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如何归纳总结 我们知道,为了把一个学问讲得很透彻,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将课程分成一块块进行讲授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问进行消化理解。但这样做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学问缺乏整体性,显得零散。这就须要我们在学习之后对学问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各部分学问之间的联系,再像用线穿珠子一样将学问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做有利于我们对整个生物学科学问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比如,神经细胞、脑与脊髓灰质各自有他们的学问点,但是他们也有共通点,这个共通点就是把他们串起来的线索所在。 细胞膜学问点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骨架)和蛋白质 ,及少量糖类。(其他具膜的细胞结构的膜成分与之相像) (2)结构特点:具有肯定的流淌性 (缘由: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 (3)功能:爱护 和限制物质进出 ;细胞间信息传递、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4)细胞膜的制备: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取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簇新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学问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