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_杨姝恬.docx
《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_杨姝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_杨姝恬.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质量的影响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学位申请人: _ 杨姝括 _ 学 号: _ 211120201009 学科专业: _ 会计学 _ 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指导教师: _ 张雪南 _ 定稿时间: _ 2014年 3月 _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
2、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 由本人承担。 本人同意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南财经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西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西南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 于 1、 保密,在 _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
3、保密 特此声明。 学位申请人: 年月日 摘要 摘要 英国历史学家 Arnold Toynbee曾说过,国家和民族衰亡的根源在于其内 部,外部力量只是给了她最后一击。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 “ 内部力 量 ” ,其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企业发展能否持续、健康。然而,直到安然、世 通等超级大公司因为内部控制失效、财务信息造假而瓦解,人们对内部控制 重要性的认知才有所觉醒。随着 SOX法案的颁布,内部控制的关注度持续 升温,人们渐渐意识到,若是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完善、执行有效, 那么就可以合理推断该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或其他报告是真实、完整的,所 以,依据这些报告所做出的投资价值评估或者投资决策
4、也会是准确的 。 SOX 法案中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要求,初步满足了投资者了解公司内 部控制情况的基本需求,为他们进行价值判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我国内部控制意识觉醒较晚,直到 “ 银广夏 ” 、 “ 郑百文 ” 等事件的发 生,才渐渐唤起了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 规范体系的建设颇有成效,规范性文件的相继颁布 实施给企业内部控制的建 设和完善提供了先进的指导依据。借鉴 SOX法案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开始 逐渐鼓励或要求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并定期披露自评结果。但 就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并不高,导致其积极作用 未能显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5、作为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一种,其披露质量的 高低,必然受制于管理者的行为取向,而对管理者行为取向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基础又在于股权结构,因而想要使披露质量 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从股权结构着手应当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那么,在何种 股权结构 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较高?进一步地,如何改变企业 的股权结构来达到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目的,变 “ 要我披露 ” 为 “ 我 要披露 ”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呢?笔者试图通过本 文研究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1 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 导论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
6、背景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 构框架、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总结前人研究的主要角度、方 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 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 股权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部分先是分别对股权结构、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 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部分先是界定了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等本文中涉及的重要概念,然后分别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 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出发,来解释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
7、产生影响的作 用机理。 研究设计部分,首先结合前一部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五个研究 假设,然后对变量进行了设计及定义,再对本文研究所构建的模型、样本的 选择以及数据的来源做了一个说明。 实证分析部分主要是运用实证模型对样本和变量进行数据统计和回归,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另做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信性。通过对描述性 统计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我国沪市主板 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信 息尚未能完全符合内控相关规范的要求,披露质量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具体 来说,披露的内控信息相对具备及时性和真实 14,但 缺乏完整性;在完整性 下的二级指标中,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方面的披露较好,但它们的得分也仍
8、 未能达到 “ 合格线 ” ,说明内控信息的披露仍是简单、粗略的。信息与沟通、 控制活动方面的披露相对较差,风险评估指标得分最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披露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报告的格式不一致,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不披露、照 搬规范,披露内容流于形式、故意缺失部分内容或是披露时重制度设计方面 而轻执行效果方面,披露应遵循规范的不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 低了内控信息的可比性,甚至使内控信息披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上市公司 的股权仍较为 集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而第二到五大股东对第一 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较弱,未必能对第一大股东的行为形成有效制约;随着经 2 摘要 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成长,机构投资
9、者的持股比例有所上升,有的机构投资 者甚至已经能够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目前还没有机构 投资者参与到股权结构中的上市公司亦有之;高管持股比例非常低,与成熟 资本市场中高管平均持股比例相去甚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 度、控股股东性质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通过了 t值检验,股权制衡度 的回归系数与预期一致,但 t值不显著,高管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与预期相 反,但 t值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仍处在初步 发展的阶段,本身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高管的个人利益实际上并未 能与公司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 结论与对策建议部分首先是对前一部分的实证结果做了一个
10、总结,然后 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第 _,持续优 化股权结构,通过降低股权集中度、増强股权制衡度、引导股权多元化等方 式逐步实现股权结构的长期均衡和规范运作,确保所有股东享有平 等的地位 并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确保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康和稳定,为公司 发展、绩效提升、内控完善以及信息披露质量提高提供重要保障。第二,大 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一 方面,要鼓励已入市的机构投资者(如证券投资基金 等)扩大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比例、鼓励长期机构投资者(如住房公积金等) 进入证券市场,还要减少对国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另一方面,要研究 出台政策方面的优惠措施 ( 如税收减
11、免等),推动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第 三,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主要是从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建立税收优惠政策 等方面入手,通过逐年减税来 鼓励公司高管长期持股,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考 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第四,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可以根 据不同行业的内部控制特征,设计并推广使用内部控制评价模板,要求公司 在披露时遵循其所属行业模板中指定的格式和内容。第五,建立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追责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督促公司尽快建立本公司的内控信 息披露责任制度,对违反规定上报信息的责任人进行严厉追究,将违规信息 扼杀在 “ 摇篮 ” 里;另一方面,对不按要求披露内控信息的公司,监管部门 应当及时予
12、以批评、罚款,情节严重的,采取停市处理;再有就是加快 民事 赔偿立法,赋予中小投资者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改变信息违规 披露成本低廉的现状。 3 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 ( 1)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本文探究的是股 权结构对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影响,而不是研究较多的股权结构与 企业财务绩效、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或是企业的内控缺陷、内控有效性等方 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新意; ( 2)本文构建的用以评价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质 量的体系有别于以往的研究,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大配套指引 为依据,构建包含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3个一级指标以及由
13、此细分下来 的 10个二级指标、 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且采用 0-4五级评分的方 法,因而在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方面更加细致; ( 3)本文分析了内控规 范体系施行后,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以及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的不足则主要体现在 : 内控信息披露质量指 数的各项指标设计有待斟酌,赋值准确性有待提高;考虑的样本数量有限; 控制变量的选择有待商榷。今后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内控信息披 露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同行业内控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格式规范,不同类型的 机构投资者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内控信息高质量披露的动因以及内控信 息披露的成本效益等。
14、 关键词: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4 Abstract Abstract British historian Arnold Toynbee once said, the origin of a country or a nation5 s decline is from its inside, and external forces just give her the final blow. Internal control, as important “internal strength” of modem companies , its quality can often d
15、etermine the sustainability and health of companies9 development. However, people did not pay dose attention to internal control until Enron, WorldCom and other super companies collapsed because of their internal control failures and financial frauds.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Sarbanes - Oxley Acf th
16、e atten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continues to rise,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if a mp姐 y has a well-designed, executed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n they can believe tha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ompany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operating results they get from financial statements or o
17、ther reports of its disclosure is authentic and integrated, and thus they can further confirm that the investment assessments or decisions they made based on these reports are accurate. The requirements for mandatory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in “Sarbanes Oxley Act” initially meet i
18、nvestors basic needs of knowing the condition of companies5 internal control, and provide them new evidences of judging companies9 value. In our country, the awakening of internal control is late.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system is rather effective. Nor
19、mative documents have been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which provides companies advanced guidance so that they can construct and improve tiheir internal control successfully. Referr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raence of Sarbanes - Oxley Act,5, we also began to encourage ox require companies to conduct
20、internal control self-assessment and disclose results regularly. But the resxi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disclosed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is low as of now.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a kind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havior, the quality of disclosure must be subject to the m
21、anager behavioral approach; corporate l l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governance structure can determine the behavioral approach of managers; the basi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ownership structure. Therefore, 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股权结构 企业内部 控制 信息 披露 质量 影响 杨姝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