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禁忌及寓意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禁忌及寓意范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端午节的禁忌及寓意端午节的禁忌 1、端午节忌实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哀痛,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愿的,当然也不适合实行和参与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须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共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
2、自己父母。而从唐朝起先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需会中邪毒伤身体。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当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
3、,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逼与损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须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节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担心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示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7、端午儿童的禁忌特别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
4、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闻假如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化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闻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
5、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
6、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依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依次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端午一起先主要流传于南方吴越一带,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 端午节的寓意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化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
7、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实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终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
8、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古老节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亲密相关。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找寻到一些古俗遗迹。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珍宝,它不仅清楚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由
9、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依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斗指正南,卦象为离,天干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属火,时在仲夏之月,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祥瑞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季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乃阴邪之所惧。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奇妙特性,因此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就是要人安稳的度过这个节口,自古传承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端午节的禁忌及寓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