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范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范本.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中学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1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分,初步相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 二、实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实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得学问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缘由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_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中学阶段接着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探讨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对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学问。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们对宇宙的探究早在人类
3、文明初期就起先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觉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觉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全部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略 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耀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纳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
4、种天体的视形态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几种常见的天体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试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略 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相互吸引;围绕旋转) 2、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很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
5、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略 (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银河系已如此浩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
6、、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相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必定还会进一步扩展。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索太阳系四周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略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
7、: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1、九大行星 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似乎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很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略 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确定椭圆的形态。偏心率越小,越
8、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依据所学的学问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别的地方。 通过以上
9、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结合教材内容,思索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略 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供应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
10、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依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特别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究。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
11、由。 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探讨学习前人科学探究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谈谈感想。 板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284541中学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 一、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相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
12、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相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相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学问,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
13、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探讨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找寻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找寻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惜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加关注人类将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4.通过欣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
14、美情趣。 地球上为什么有相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相识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沟通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相识。 通过合作和沟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驾驭学问,培育实力,发展特性。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须要相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相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须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
15、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引入相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探讨沟通 先依据同学们过去的视察体验,沟通对天体和宇宙的相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相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视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相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相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相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
16、客观的、正确的缘由。宇宙虽然无穷无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肯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楚。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依次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 教案 范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