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检修阶段技术监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检修阶段技术监督.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汽轮机检修阶段技术监督1.1 检修监督依据汽轮机检修技术监督依据DL/T 438、DL/T 838、检修规程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对汽轮机经济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检修项目、工艺、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文件包、检修总结等内容进行监督,促进电厂检修工作标准化,形成一套优化检修模式,切实提高汽轮机及其附属设备的可靠性。1.2 汽轮机本体监督2 测量并记录通流部分的轴向及径向间隙、各转子定位值、推力轴承定位值,并调整通流部分间隙至制造厂标准值。3 测量并记录各支撑轴承和推力轴承的各项数据、轴系找中心数据,进行各轴承钨金的无损检测。4 检查汽轮机缸体、隔板套、汽封套、隔板中分面的严密性,处理间隙至合格值
2、,记录变形的变化趋势。5 测量并记录高、低压汽轮机转子的最大弯曲值、最大弯曲点的轴向和周向位置。6 应进行转子裂纹及缺陷的检查、汽轮机动静叶片的无损检查、汽轮机缸体和进汽阀阀体的无损检测。对存在扭振的机组,做好低压缸-发电机连接对轮及轴颈的无损检测。7 A修中应检查高压缸调节级喷嘴、中压缸第一压力级是否存在冲刷腐蚀,严重情况下应设法消除颗粒腐蚀。8 A修中应按照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标准的要求对汽轮机转子、叶片进行表面检验或探伤。9 应检查封口叶片、围带及其它叶片有否松动、变形、倾斜、位移等。对叶片表面受冲刷、腐蚀或损伤情况,严重者应做好样板、测量尺寸、存档。10 应对焊接隔板的主焊缝
3、进行认真检查。A修中应检查隔板变形情况,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轴向间隙的1/3。11 应检查平衡块固定螺丝、动叶片铆钉头、各轴承和轴承座螺丝的紧固情况,保证各联轴器螺栓的紧固和配合间隙完好,并有完善的防松措施。应对主机联轴器螺栓进行探伤检查,不合格的螺栓应及时更换。12 应对联轴器对轮罩焊接的焊缝及对轮罩的牢固性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对轮罩进行测频和调频检查。13 汽缸缸体螺栓、各联轴器螺栓和进汽阀体高温合金螺栓按照DL/T 439进行无损检测和硬度、金相组织老化检查,运行时间长的可进行螺栓伸长量检测。14 在清洗(理)前对叶片结垢进行取样分析,记录颜色、形状、厚薄、分布等情况。汽轮机动静叶片清洁处理
4、不宜采用喷砂和喷水工艺,推荐采用喷氧化铝和喷玻璃球工艺。15 低压缸发电机转子靠背轮检查:a) 检修时应检查低压缸-发电机对轮结合面,保证结合面光洁、无毛刺、无锈蚀,保证结合面的接触面积达到规定标准;b) 采用合适的对轮螺栓,让两对轮结合面处对应螺栓凸肩;c) 严格控制螺栓与螺栓孔间隙在检修标准范围内,如果间隙超标需进行铰孔处理;d) 螺栓紧力或螺栓拉伸量严格执行安装标准。16 发电机励磁机三支撑结构机组的稳定轴承(振动)检查:检修时重新调整发电机励磁机中心,可与制造厂等单位沟通,调整、改进此对轮找中心的工艺,严格控制各螺栓的紧力分配。17 汽轮机调节级蒸汽温度内缸套管做专门的金属探测,如发现
5、异常及时与厂家联系是否有必要更换套管。18 发电机油档检查:发电机油档回装前应进行充分修刮,预留足够的动静间隙。19 转子对轮螺栓风挡检查:在安装对轮螺栓风档时紧固螺栓应有足够的紧力,螺栓的止退片必须装好。19.1 汽轮机调速系统20 主汽门和调节汽门解体检修时,应重点检查门杆弯曲度和动静间隙,检查阀芯和阀座的接触情况,不符合标准的应进行处理。21 检修中应对油系统主油箱、管道、阀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管道有无碰磨,检查管道焊缝是否存在缺陷并予以消除。22 按照制造厂规定的材料更换密封材料,磷酸酯抗燃油对密封材料的相容性参见DL/T 571的附录B。23 应定期清洗或更换伺服阀,伺服阀应定期检验
6、,以保证伺服的性能符合要求。应定期更换抗燃油滤网。24 检修中应检查主油泵出口止回阀的状态,动作灵活、阀线接触严密。25 应检查抗燃油系统各储能器的压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如不合格应处理。26 抗燃油的监督应按照DL/T 571的规定执行。透平油的监督应按照GB/T 7596的规定执行。27 检修时要彻底清理油系统杂物,并严防检修中遗留杂物堵塞管道;机组检修后应进行油系统冲洗并保证滤油时间,油系统冲洗结束后,应拆除轴瓦进油冲洗堵板,检查进油缩孔有无堵塞,是否畅通;抗燃油颗粒度应小于或等于NAS6级(NAS 1638),润滑油清洁度应小于或等于NAS8级,否则严禁投盘车与机组启动。28 应对调速
7、系统汽门油动机与阀座连接螺栓进行探伤检查,回装时的预紧力应适当。29 应进行油管道支吊架的检查、调整。30 主油泵轴与汽轮机主轴间具有齿型联轴器或类似联轴器的机组,应定期检查联轴器的润滑和磨损情况,其两轴中心标高、左右偏差,应严格按制造厂规定的要求安装,以防主油泵轴与汽轮机主轴脱离。31 对设计不当、不能正常使用的调节保安系统元件,如位移传感器(LVDT)等,应提前准备好备件,在调节保安系统检修期间更换。32 在调节保安系统元件回装完毕机组启动前,应对初始设置特别是对高压调门(GV)的LVDT在低阀位内的线性做细致检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33 高中压主汽门、调节汽门及油动机检查:a) 在A修过
8、程中,应对主汽门解体,检查汽门的密封面,对磨损部位进行处理;b) 如果发现汽门在热态下的关闭时间超标严重,可能是门杆及密封面上磨损严重,应及时解体处理,不局限于A修;c) 各阀门阀杆与油动机活塞杆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制造厂要求进行,尤其应注意对中、缓冲行程、阀杆连接螺纹是否拧到底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以免出现断裂;d) 在机组大小修期间,应对机组的高压主汽门、高压调门和中压调门对照设计图纸及安装技术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尤其应进行阀座、阀杆、油动机与阀杆连接等方面的检查,对与实际不符之处尽快联系厂家,并取得厂家的书面回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整改。对各主汽门、调门等关键部件应进行金属检查。应测量各主汽门
9、和调门的机械行程,并与设计、投产时的数据进行比较。34 扑板式中压主汽门检查:在检修期间应对中压主汽门门杆进行金属检查,必要时更换高等级材质。35 润滑油及盘车:a) 应对润滑油箱内部各逆止阀逐一检查,确认有无反装、卡涩等问题,应检查逆止阀的门轴有无疲劳裂纹;b) 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为可调节开度逆止门,回装时应注意做好调整标记;c) 大小修期间应检查清理润滑油滤网;d) 润滑油滤网顶部设计应有放气口,没有设计放气口的,应在检修中增加;e) 对盘车机构进行彻底检查,如发现磨损,应更换盘车齿轮或铜套;f) 应对盘车装置大齿轮上的磨痕进行打磨;g) 冷油器、冷油器出口滤网投运前应充分排气。35.1
10、辅助设备监督36 按DL/T 438、DL/T612、DL/T647及国家能源局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规定,对压力容器、各高温、高压管道(包括油管道)进行金属监督和定期检验,严防爆破等恶性事故。37 对给水泵小汽轮机、给水泵组、循环水泵组、凝结水泵组等主要辅机检修时应做好修前参数的记录、解体缺陷记录、相关金属检验和化学检验,消除缺陷,建立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38 非供热期间应对热网汽轮机、循环泵、加热器、凝结水泵及疏水处理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建立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39 北方地区应防止冷却塔等室外建筑物冻融。40 应进行汽轮机侧压力容器(高低压加热器、除氧器、辅汽联箱等)安全门的定
11、期校验和起座试验。41 应检查真空防爆膜片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及其与支撑隔栅之间的焊接情况。42 机组检修期间应对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测点进行维护检查。43 应对热力系统阀门严密性进行检查,消除缺陷。44 开式冷却水管应清理干净,滤网反冲洗功能应良好。45 凝结水系统检查:a) 如运行中存在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振动问题的,在检修中可考虑在凝结水再循环调门后增加一个节流孔板,孔板直径应保证凝结水最小流量。孔板的位置应设在距离凝汽器最近的部位;b) 未设计凝结水杂项用户滤网的系统在检修时应增加滤网,并能做到一用一备,在线清洗。45.1 检修中节能工作根据检修前的性能评估,与设计进行对比,检修中采取针对性的
12、节能工作,具体如下:a) 汽封技术改造;b) 通流间隙调整;c) 汽轮机动、静叶片清洁处理;d) 汽缸及通流部件结合面处理;e) 动、静叶片的修复、改造;f) 凝汽器、加热器、冷却器清洗,泄漏部位封堵或更换;g) 冷却塔塔芯部件更换、循环水滤网清理;h) 真空系统查漏;i) 泄漏阀门治理;j) 设备、管道及阀门的保温;k) 热力系统优化改造;l) 检修前后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m) 凝结水泵、循环水泵、真空泵节能改造;n) 冷端系统优化改造;o) 胶球系统检查或改造,收球滤网清理。45.2 其它监督45.3 振动监督46 汽轮机振动监督应依据GB/T 6075.2、GB/T 11348.2、制造
13、厂标准、集团公司振动监督管理规定以及汽轮机运行和检修规程等进行,监督设备是汽轮机主机和汽机专业重要的旋转辅机。47 机组主、辅设备的保护装置应正常投入,已有振动监测保护装置的机组,振动超限跳机保护应投入运行。48 应定期对转子轴电压进行监测,如轴电压超标,则要查找原因及时消除。49 对检修装配过程中与振动有关的质量标准、工艺过程等进行监督,防止因检修工艺问题而产生异常振动。机组启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机组启动中应按照运行规程充分暖机,防止因启动准备不充分而发生异常振动。50 测取机组启停的各阶段临界转速及其振动值。51 绘制机组异常振动的启停Bode图,与机组典型启停Bode图作对比,分析机组启停时的振动状况。52 测量和记录运行过程中主机和重要辅机设备振动和与振动有关的运行参数、设备状况,对异常振动及时进行分析处理。53 机组启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停机,应回到盘车状态,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当机组已符合启动条件时,连续盘车不少于4h才能再次启动(或根据制造厂规定),严禁盲目启动。54 当机组振动报警时,初步排查测量系统后,应组织振动专家进行故障诊断,发电厂技术人员提供机组振动相关数据。如果机组振动合格,但短期内变化量超过报警值的25%,不论振动变大或变小都应加强监视,并查明原因。当出现振动变化幅度较大、较快的情况时,应对振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