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NO.19)主备人答疑电话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1、说出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描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三、课前预习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要长时间的。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增强发展 ,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 人民生活。
2、建设 文明,基本形成节约 和保护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温馨提示】1、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区别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准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全面程度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程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2、全面小康的一些特征要抠准,其中,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GDP方面是人均GDP翻两番,过去
3、说的是总量翻两番;市场经济体制要更加完善等。四、课后巩固:(一)判断1. 全面小康社会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 )2.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 )(二)单项选择题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 B C D22009年1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四大区域实现全面小康程度均有上升,但仍存在一定差距。东部地区遥遥领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科学 发展观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