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精编.docx





《《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精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1这个暑假我看了西游记这一本书,看完以后我有了许多感受。西游记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讲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扶危济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了真经的故事。我觉得西游记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像孙悟空就是聪慧机智、一路为唐僧保驾护航;猪八戒则是忠厚醇厚、虽然贪吃但也不懒散;而沙僧则是一路静默无闻,遇到危急就会立刻出招;唐僧则是特别和善,但他简单被骗,还误会过孙悟空。西游记除了众人的性格不同以外,还有一个也很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书本中隔几行就会以诗为证,以诗为证会增加可信度,使故事变得更真实,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西游记,
2、是一本很好的书。#511505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2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猴王从小就在的电视节目里伴随我们成长,同学们肯定都不生疏吧。西游记在民间流行了几百年,是一部老百姓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是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西游记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石猴出世、孙悟空渡海拜师学艺、到东海龙王那里寻得兵器“定海神针”,又大闹天宫,这里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喧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闹龙宫好一顿折腾,将他的抗拒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千钧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愿
3、望和要求。也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气,表现出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必胜信念。其次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经的缘由。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常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地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珍宝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静、性情和善,佛经造诣又极高。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个徒弟,在取经途中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
4、惊羡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肯定社会现象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不仅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大获成就,它想象丰富、情节生动,一个个神魔人物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从而构造了精致的艺术特色。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中的投影。唐僧师徒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走到了天竺国(印度),在西天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而宏大的事实。唐太宗贞观元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从京城长安动身,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途经敦煌、高昌国,穿越沙漠、走过雪山;面对死亡的威逼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终最终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
5、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玄奘在贞观十九年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历时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解并描述了玄娤路上所见各国的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以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是一部重要的文件记载。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西域经验增加了很多神话色调,从今唐僧取经的故事便起先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这些民间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创作,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骄傲的宏大文学巨着。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中学生要学习孙悟空不怕天不怕地,面对妖
6、魔鬼怪英勇无畏、不屈不饶战斗的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奋勉向上,英勇拼博,正如六小龄童所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194065西游记读后感四年级300字3古代民间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之戏说,我依着新奇品尝西游,找寻为何不看西游的答案。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出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之手。这本书共一百章回,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核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地府、闹天宫,直至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为故事的绽开埋下伏笔;第八至十二回写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并兼写其他故事内容;弟十三至一百回则是西天取经的正文,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冲突斗争,包括取
7、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等,最终取得真经。读后细思明白,“男不看西游”主要是跟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有关。男儿天性好动人尽皆知,而孙悟空正是这一形象的代表,如第五回,孙悟空仅因蟠桃宴会没邀请自己参与而愤怒,放纵闹天宫,说明孙悟空是个暴力相制之人。尤其是第五十九至六十回,三借芭蕉扇,只能反映出悟空的油嘴滑舌,即使是机灵也不过是耍小聪慧罢了,都为反面教材,男儿看后自然会抑制不住天生的冲动劲,只会愈发调皮。不过我倒有些疑问,古代既有这样的戏说,为何西游记仍是名著经典以致流传至今呢?很简洁,只需细读便可知其中缘由。悟空虽生性冲动,不过他打破常规不拘束,有创新思想;八戒知难而退,埋怨说回高老庄,可也没有一次离开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游记 读后感 四年级 300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