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精编.docx
《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精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1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肯定温度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揣测、视察、试验、研讨等发觉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视察、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视察实力、归纳实力和表达实力。 科学看法目标 形成敬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相识到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形成爱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改变。 难点:试验器材的组装和运用。 老师打算: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打算:学生活
2、动手册;小组打算: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打算: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究: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料活动 (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说:水里望见气泡,水面上望见白色的气体等;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1.给水加热的试验,我们的须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试验装置,相识试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
3、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运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老师补充介绍。) 5.试验平安提示。 6.分组组装试验装置,开展试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试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供应计时器。)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望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望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望见了
4、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望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试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改变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裂开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2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肯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验探究性试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看法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说明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视察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重点:1.
5、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试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为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 老师打算: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视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老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究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沟通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学问。(依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留意把水和
6、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逝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老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视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
7、的改变。 4.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探讨方法。 6.沟通方法。 7.课前的试验方法参考 试验要在前几天完成试验并记录。 方法一:打算两个大小、形态一样的透亮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留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试验效果),视察并记录下试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视察现象。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3分钟) 材料打算: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沟
8、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沟通,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说明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挡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亮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准确地来说是水蒸气凝聚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依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索: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三年级语文班级教学教案3 科
9、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探讨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看法目标 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视察试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改变为生活服务。 重点:发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纳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相应的问题。 为学生打算: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
10、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老师打算:学生试验材料一套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依据之前的生活阅历进行预料。预设:消逝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沟通,老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依据学生回答,老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假如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始终加始终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始终
11、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揣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实力一样吗?(学生揣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究: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打算:每组打算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试验时可以采纳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纳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老师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
12、溶解实力是否相同?假如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探讨这个问题,怎么探讨?(预设:学生提出进行试验设想。) 2.依据学生看法,适时出示小组探讨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准备怎么做?我们还应留意什么?(学生小组沟通,探讨试验方法和留意点,老师巡察。) 3.全班沟通试验设计方案,老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索并沟通还有什么须要留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班级 教学 教案 精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