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例文.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例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远古的传闻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 古 传闻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闻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实力和方法: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帮助学生驾驭以传闻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 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闻 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闻。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
2、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闻故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老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牢靠,传闻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闻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 时,我们从 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闻来相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闻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闻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闻(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 (二)禅让的传闻 1.简要讲: 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洁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闻 1.禹之所以在 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闻。 2.要求学生讲解并描述大禹治水的传闻。然后问,禹治水为 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然后小结:禹治水胜利,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老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
4、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2:垂直的生计 一、课程标准 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得所须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
5、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 五、教学流程 观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爱好。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漂亮的地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找寻安第斯 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究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 设计问题:秘
6、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改变缘由? 学生整理(老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渐渐降低(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改变。 3. 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妙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建出的呢?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老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 衣:羊驼毛质地温柔,纤维瘦长,保暖性强,极为宝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7、。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独创了常年保存马铃薯养分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坎坷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白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老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见随堂练习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3: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概述 1、课名: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生活
8、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其次课,主要介绍氏族公社时期的历史。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生民族骄傲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与实力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生产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相识到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察历史文物图,找寻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说明图
9、中历史信息,做出简洁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片信息和历史想象的实力; (2)通过阅读简短的文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实力; (3)通过简洁的对比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比较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建原始农耕文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的宏大贡献产生仰慕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房屋结构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学问,体会古人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学问。对氏族公社时期的生活状况有肯定
10、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有限,形象思维比较强; (3)学生阅读历史图片获得历史信息的实力还比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片的自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视察历史图片,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生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面,使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形成详细形象的印象。 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考古材料,让学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史实。通过学生综合想象贫富分化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历史 年级 上册 教案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