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质.docx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实力点: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动手操作的实力。 德育点:培育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打算:米尺、
2、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觉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便利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便利些?” 老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假如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便利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日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
3、度。” 板书课题:相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老师拿出米尺告知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打算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打算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老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老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老师出示1盘卷尺,告知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
4、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相识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学会分辨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实力。 教学重点:学
5、会分辨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分和联系。 教学打算: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相识了直角,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推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全部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相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
6、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觉? 老师依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相互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相互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相互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索,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
7、如发觉错误赐予订正。 老师小结:依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化感知 1、认一认 (1)仔细视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学问?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统计生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欢乐歌) 师:同学们今日是调皮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马上兴奋起来,不由自主地拍手哼唱起来)调皮说
8、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诞生的。 师:谁情愿告知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诞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诞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诞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诞生。 师:究竟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诞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究竟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老师表情怀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看法) 师:大家的看法不统一,可难坏了老师,要想精确知
9、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已见,想法不一,学生体会到须要统计大家的看法。)板书:生日统计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打算 今日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纳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进步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
10、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许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议你们准备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宁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老师重点关注须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沟通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情愿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细致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 (各小组依次汇报)生汇报的时候,老师将每个大组的春、夏、秋、冬诞生的人数统计在大表格中 三、验证数据
11、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依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挚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日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特别仔细。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细致视察图,看看你能发觉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 师:假如_同学也来参与我们的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诞生?为什么?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诞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人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优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