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例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珍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珍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教具打算: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状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仔细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
2、价、订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沟通: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名贵之处。 5、依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名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7、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简单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详细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整。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3、思索探讨: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知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愿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宠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2、细读其次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视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依次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索: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特别旺盛旺盛。
4、 c 再读课文画出详细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依次,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 学习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学习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珍贵、仍旧、木质、名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珍贵的是,
5、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名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尝樟树的名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珍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习背诵。 7、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名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其次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其次段的意思。 (四)细读第三
6、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写字簿其次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相识生字词,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亲密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美丽,感悟语言蕴含的意义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爱惜大地的情感,懂得爱护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
7、过朗读,感悟文章美丽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2、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相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打算 1、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 2、查字典,了解“神圣”的意思。 一、质疑导入(2分钟) 师: “神圣”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通过查词典,大家都知道了,“神圣”的含义是:“极其崇高而庄重的,不行亵渎的。”(生可能依旧不懂) 师:那你们觉得什么在你心中是神圣的? 生:国旗、国徽、国家法律、母亲、人的尊严、革命 师:近来的新闻里,我常常听到这样一个句子:“钓鱼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不容侵扰。”莫非“这片土地”涉及
8、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好,就让我们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悟“神圣”的意思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词。(5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 3.这片土地是指哪片土地? 生:是印第安人的领地。 三、研读1-3自然段,理解“神圣”。(8分钟) 1、提问:这片土地的“神圣”体现在哪里?带着问题,读文段。 生:“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抓住
9、“圣洁”,理解内容。 让学生潜心默读,理解“圣洁”神圣而纯净。 3、作为这片土地的主子,“我们”对待对待这片土地是什么看法呢? (我们敬重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不会破坏、损害它们。是啊,西雅图极力描绘的美景,都是纯净的,原始的,自然的,没有人工的痕迹,没有人为的破坏。而正是因为在印第安人的心中,土地是“神圣”的,所以他们敬畏自然,和大地上的万物和谐相处,视植物为“姐妹”,视动物为“兄弟”,以主子的身份去保卫自己的家园!) 在这里,西雅图用大量事实告知人们:“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4、提问: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就显得如此宝贵
10、,如此重要?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5、再读2-3段,应读出什么?(读出这片土地的漂亮,读出酷爱之情) 齐读。 沟通朗读的感受: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当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当用主子的身份去爱护这片家园。 6、师:是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印第安人来说是如此的宝贵和不行侵扰,那么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四、研读课文48自然段。(15分钟) 1、学生朗读文段。 2、这几段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话,请大家找出来。 “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肯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引
11、导疑问:读了这句话大家有疑问吗? 既然这片土地对于印第安人是那么神圣,他们是那么酷爱自己生存的土地,为什么要“转让”? 3、了解背景:这片土地是印第安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他们部落的领地。白人入侵,使印第安人逐步失去自己的领土。1851年,美国政府又以金钱购买为由,要印第安人放弃这片土地。身为酋长的西雅图已无力拒绝,只能转让。 4、再读文段(5、7、8段),应当读出什么感情?(酷爱、留恋、不舍、眷恋) 生读。 5、或许大家还有疑问,为什么他们不抗拒?不通过斗争来保卫领土? 引导学生了解,白人占据印第安领地是不争的结果(要么斗争究竟,结果是死,土地万物也会遭到斗争的破坏;要么放弃土地,迁居别处
12、,但土地万物会得以保全):正因为印第安人对土地心怀虔诚,所以他们才选择放弃,借以保全土地及万物。此时的放弃,是的爱护! 此时的放弃更能折射出这片土地在印第安人心中的“神圣”地位。“神圣”一词在这里是如此意味深长! 6、我们再读文段,还应读出什么感情? 要读出西雅图被迫离开神圣不行侵扰的领地时的无奈、酸楚和不舍,声声嘱咐,声声悲怆! 生再读。评价。 7、小组探究:为什么“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肯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呢? 全班沟通,明确:这句话是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这句话反复出现,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
13、情感。 8、提问:在即将离开这片土地时,西雅图嘱咐白人要怎样做?要怎样对待这片神圣的土地? (1)善待河水。“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当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2)善待空气。“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你们要照管好它” (3)善待动物。“你们肯定要照看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驾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驾临到人类身上。” 五、研读课文9-11段(7分钟) 1、读文段,找出你喜爱的句子,谈一谈,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改变。 “任何驾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驾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我们酷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暖和的怀抱一样。”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
14、属于大地的。” 2、师总结: 3、同学们,我们最终明白,以西雅图为代表的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已不只停留在慨叹部落领地丢失的无奈,而上升为对大地母亲的深厚感情! 他们呼吁,人类应还大地以“神圣”,应“献出全部的力气和情感”来爱护大地及大地上的万物,从而爱护人类自己。其实,“神圣”的绝不应仅是“这片土地”,而是整个大地!心存“神圣”的也不应只是 “我们这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西雅图的演讲让我们为之动容! 3、齐读文段。 六、总结升华(5分钟) 1、大家揣测:白人听了这样的演讲,有没有被打动? 的确,(出示图片)西雅图的演讲感动了白人,他们确定把这片土地命名为“西雅图”,这座城市被称为“常青
15、城”,永葆朝气与漂亮!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献出全部的力气和情感来爱护大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了解曼德拉在监狱中的生活,感悟其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 3、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分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曼德拉为争取黑人自由解放的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 、教学媒体: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释题,激发爱好。 1、 板书课题:我的菜园。
16、2、 释题。 “我”即“曼德拉”(18931981),是南非人民民主运动的杰出领袖,是南非历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曼德拉的人生经验中,曾经有过27年的监狱岁月。 菜园:种蔬菜的园子 3、激发爱好:对于我们很多同学来说,菜园是一个并不生疏的地方。在城市的郊区和农村,很多人家都有种菜的土地,那就是他们的菜园。 简洁的说,菜园就是种蔬菜的地方。即使是自小生活在城市的同学也知道,每天从菜场买回来的蔬菜,都是从菜园运过来的。种菜的人一般都是最一般、最平常的人,他们种菜,是为了生活;菜园,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块土地。曼德拉并非寻常之人,为什么他也有自己的菜园,还要亲自种菜呢?我们读
17、了课文,就能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不寻常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 (1) 一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二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三读课文,划分段落。 课前布置预习查字(词)典:情有独钟苦役呵护戏谑安慰 2、 检查自读效果。 (1) 认读下列词语:_ 苦役 垃圾 呵护 争取 允许 情有独钟 监狱 辣椒 安慰(ji) 收获 宽敞 意义 放弃 拒绝 戏谑(xu ) 订正生字读音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见上述预习内容) 3、 仔细朗读全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 默读课文,练习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曼
18、德拉最终获准在监狱的院落里开拓一方菜园。 其次段(第48自然段)曼德拉开拓菜园的过程和对耕种的情有独钟。 第三段(第9自然段)曼德拉在耕作菜园中悟出的深刻道理。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说说简单写错的字狱:说出间架结构及笔顺。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 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词语(见练习册)。 2、 练习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朗读词语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2、曼德拉在获准开垦菜园之前境况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当时是一名囚徒,从结束苦役后只能在“监狱内的院落里做一些事情”中看出来。他的境况也特别苦,度
19、日如年,从“艰难”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3、 为了给自己监狱中的生活找些安慰,曼德拉又是怎样做的呢? 4、 为了给“每天的生活找寻”更多的“安慰”,曼德拉多年来始终坚持“要求_允许”他“在狱中的院落里开拓一方菜园”,“最终,_做出了让步”。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曼德拉是怎样的一个人?(极为坚毅的人) 5、 齐读 三、学习第4至第8自然段 1、 默读思索:曼德拉是怎样开垦菜园、选种蔬菜的?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他对菜园情有独钟? 2、 沟通要点: (1) 菜园所在地“土壤干燥,乱石丛生”,为了“给作物腾诞生长的空间”,他“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曼德拉选种的蔬菜是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能
20、生长的西红柿、辣椒、洋葱。 (2) 从以下描述可以看出曼德拉对耕种菜园情有独钟。 “早在福特哈尔上高校时,我就在一位教授的菜园里种过菜。” “辛苦的脑力劳动之后,我就到菜园里去,沉醉在与土地的密切接触之中,自得其乐。” 在监狱大院的“不停挖掘”,使得“一些挚友戏谑我生来就是一个矿工。” (这表明:开拓菜园的工作是异样艰辛的,如同开矿一样。曼德拉开拓菜园是异样投入的。) “我起先订阅有关种菜的书籍,学习各种耕作的技术,了解各类化肥的运用方法。” “播下种子,视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子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味道。” (3)指导朗读 3、第9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21、 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深化) (3) 曼德拉认为对一个领导人来说,应当从耕种菜园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能详细说说这是个怎样的道理吗? (4) 齐读 四、合作探究课题 (1) 曼德拉的菜园有些什么特点? (2) 曼德拉为什么这么多年始终坚持要求_允许他在狱中的院落里种这个菜园? (3) 从一个的角度看,曼德拉在耕种菜园的过程中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先要有播种、视察、耕耘,然后才会有收获。忠于职守,尽心尽责。领导要悉心呵护人民群众,群力击退敌人,全力挽救能够争取的一切,全力清除影响胜利的一切障碍。) 五、 作业 (1) 抄写词语 (2) 熟读课文 第三课
22、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理解“晶莹、赏赐、节制、枯竭、滥用、威逼、希望、破裂、亲善可亲”等15个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方、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索地球的可爱,地球太简单破裂,相识细心爱护地球,爱护地球生态环境是燃眉之急的事。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方、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相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细心爱护地球,爱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首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
23、什么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从诗中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受最深?是什么感受?为什么有那样的感受? 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沟通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留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
24、些什么说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沟通(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沟通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漂亮壮丽、亲善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细心爱护) 4、小结:(板书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依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
25、可爱了,同时又太简单破裂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漂亮壮丽,亲善可亲” 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漂亮壮丽,亲善可亲。” 联系实际,相识地球太简单破裂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在群星绚烂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相识地球太简单破裂 半径:6300多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何
26、谓“赏赐”?为何不是赏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改变才形成的矿物资源,相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供应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 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自然气、金属矿,人类须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相识地球太简单破裂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原来”?去掉“原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原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简单破裂了”。 污水排放
27、,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绽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类别无去处,生成爱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绽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爱护地球。 四、作业 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谈谈自己要如何去爱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漂亮壮丽 亲善可亲 无私 慷慨 太可爱 不断再生 细心爱护地球,爱护地球生态环境 渺小 资源有限 地质改变 别无去处 太简单破裂 生态灾难 附: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
28、们, 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全部。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澄澈的河流 还有: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绿叶为之颤抖; 把动物拎上肉案,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挚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灭亡; 还有、还有、还有 节选自地球万岁(作者:薛卫民)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问和实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英勇、才智、冷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9、。 2、情感和看法目标 凭借详细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英勇和才智,冷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打算: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相识筏子,相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得学问,熬炼实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子”,所以在教学中我大
30、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探讨、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概,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自若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英勇和冷静的风采。 教学过程: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丽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观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概,读出黄河的壮丽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很自然地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也被充溢而又充溢情趣的学习活
31、动深深吸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相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相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忧、惊异,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观赏筏子。让学生观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相识,为下文感
32、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相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一般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一般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子的呢?板书:主子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化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英勇,才智,冷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化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觉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缘由。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感
33、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先收后放”的教学形式,激励学生潜心会文,敬重学生的特性体验,让学生在沟通中将自己的相识不断完善。) 四、延长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相识了艄公,相识了这样一位看似一般却不一般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 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培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多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英勇,才智,冷静,机敏,最终成了这黄河的主子。 3、最终,引导学生相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子,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走进网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课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也培育了他们课后动手操作的实力,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网络世界的无穷奇妙。)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