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本.docx
《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视察实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视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视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学生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
2、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相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依据已有阅历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
3、渐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视察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挚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便利,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确定爱好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究竟有多长,既培育了学生
4、的视察实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相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简单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视察、对比、思索学生自主发觉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
5、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起先,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究竟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挚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沟通。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
6、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挚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
7、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沟通。 3、小挚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也许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终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视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学问,总结升华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顾整理,形成基
8、本的学问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打算。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究和创建的气氛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娴熟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娴熟而精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9、运算。 教学打算: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信任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巩固学问。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老师巡察、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挚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留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当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
10、习二第9题。老师巡察。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细致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视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探讨、沟通完成。老师巡察。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学问、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教案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