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痴迷、为所欲为、运转自如、费尽心机、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好像”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发觉,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对身边事物发觉与探究的爱好,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究中才会有新的发觉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独创与发觉,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除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打算: 老师 多媒
2、体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痴迷、为所欲为、运转自如、费尽心机、不怀好意。 2、 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独创发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爱好 美妙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究那些好玩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说明 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觉是什么?是怎么发觉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
3、、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依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觉规律得到证明 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 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思索:“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相识是怎么改变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体探讨沟通。 (1)“我”是在做梦中发觉自己总在翱翔,并且发觉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新奇,想解决这个奇异的问题。(第1节) “只要双脚一点,
4、轻轻跃起好像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 “好像”) 说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美丽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欢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原委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 说明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
5、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相识。 (3)“我”经过思索、推算,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 我费尽心机思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最终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费尽心机”) 说明 理解“费尽心机”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究的精神。 四、抓住“发觉”, 精读深究 1、学习第11节,明白“发觉”的详细内容 (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详细内容。 (2)沟通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觉原委是什么? (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
6、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从生物最简洁的单细胞起先,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也许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其次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觉。) 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觉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特别兴奋、得意) 说明 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费尽心机”、“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觉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觉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
7、此简洁明白”的感慨。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觉哪些得到了证明。 (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洁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觉尽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样,因此,“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2)“我”的发觉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 说明 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学问,“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有限的学问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无趣、简洁化、肯定化,那位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
8、了通俗化的说明,有些话就不非常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较应当可以感受到。 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独创与发觉,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除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解并描述生活中探究隐私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受,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说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独创与发觉,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除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
9、展过程中的真实状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受;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觉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觉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从“我”探究“人原委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充溢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好像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富有新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究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确定去见
10、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异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原委是怎么来的。” 六、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条理清楚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肯定难度,在表达时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概括,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更有条理,表达更精确。 2、从“我”的童年发觉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说明 激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童年很美妙,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发觉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觉、创建”、 “我们也要对身边的事物有探究和发觉的爱好”“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视察、反复思索、大胆想
11、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觉”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觉?说出来和大家沟通沟通。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梦里飞行 童年的发觉 请教问题 追问探究 胚胎发育的规律 发觉规律 折合推算 得到证明 达尔文的观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安慰”、“扫荡”、“奇妙”、“真实”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安慰”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奇妙以及给孩子带来的安慰,通过质疑、解答,领悟“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
12、的作用。培育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依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宠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安慰”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打算: 老师 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安慰”、“扫荡”、“奇妙”、“真实”等 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相识作家茅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揭示课题 1、演示:天窗
13、(1)启发学生思索:“天窗”的特殊之处 (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 2、在很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板书课题 说明 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相识,使思索更干脆,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打算。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原委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自读课文思索 天窗是什么样的? 天窗在什么状况下成了孩子们的安慰? 1、沟通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 (
14、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遇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板书:一个小方洞 2、沟通问题二,学习词语“安慰” 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的安慰。 (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安慰”的意思 课文中“安慰”指的是? 板书:安慰 (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3)读句子 (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安慰”。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
15、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 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 (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安慰”,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的安慰? 1、出示比方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 探讨: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方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密密层层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懊丧、孤寂、无奈)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密密层层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安慰。 2、学习第五小节 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安慰?(小组
16、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1)出示比方句: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望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望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灵巧) 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动,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好玩啊! 指名读 (2)出示句子: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出示课件 理解:扫荡 (3)指导
17、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 小结: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劝慰。 板书:看到 想象到 (二)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学习第六、七小节 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漂亮的奇妙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 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多数闪闪耀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多数奇幻的云彩;
18、看到的是一条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 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改变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漂亮、奇妙的夜的世界。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详细。 满天的繁星就像 ,又像 ,还像 。 奇幻的云彩好像 的山 , 的马, 的巨人 , 的 。 齐读:这该是多么漂亮的一幅夜景啊! 引读,读出气概:间或那小玻璃上面拂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想象到 这或许是或许是或许是。总之 2、小结:这漂亮的奇妙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的。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劝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的乐趣。 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 说明
19、 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方、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充分赐予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相识作者 (一)学习第八节,体会“奇妙” 出示句子: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奇妙的!它会使你望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恒久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叹指导读句,留意三个感叹号!(指名读,男女生读) 2、沟通对这句话的理解“奇妙”体现在哪儿? 板书:奇妙 (二)引读第九节,质疑 1、引读:独创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 2、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
20、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实,更广袤,更困难,更实在?(出示最终一句话。) 3、引导学生思索: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安慰?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 4、学生自读第47节探讨,沟通 出示句子:它会使你望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恒久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解疑:“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阅历,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会更真实、广袤、困难、实在。 理解:真实 5.总结:第八节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主动动脑,绽开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充溢,更欢乐。 (三)相识作家茅盾,出示资料 说明 对第9节的理解
21、,是全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反而会使学习水到渠成。在探讨释疑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顾来再次体会作者写文的真意所在要学着自己发觉生活中的美,进而创建美妙的生活。在学完课文后,再来介绍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对作者的仰慕才会更真实,对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 五、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思索: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结:通过细致的视察从声音、数量、形态、颜色等多方面绽开的合志向象。 2、“说写双通道”练习指导。(依据以上“小结”引导思路。) 3、作业:乘汽车或火车时,细致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方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详细。 说明 本文的修辞是一大特点,特殊是有关
22、想象的描写。但学生会将多角度的合志向象与胡思乱想混为一谈,结尾时有章法的提炼是很有必要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实力目标: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悟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斗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投机取巧,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
2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来回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斗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_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予
24、着深意,诗歌奇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老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句:在无穷无尽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今便同朝廷远隔了。 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袤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际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志向,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
25、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切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际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志向至死不变的执着看法。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并积累“过磅记数、好差事、抽验”等词语。 2、研读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面对蛊惑时冲突的心理。 3、依据板书,简要地说出作者当年在大山脚下遇到的事情。 4、联系课文内
26、容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的含义,懂得遇到人生的开关时要谨慎地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作者的人生感悟,并提出疑问 1、板书:开关,齐读。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3、沟通课前预习,初步感知作者的人生感悟:本文作者对“人生的开关”曾经有过怎样的感悟呢? 4、围绕中心句提出疑问。 师梳理,小结: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得从作者亲身经验的一件事说起。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默读课文,思索: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2、小结:作者刚考上高校那年,接触到这样一个开关。 三、研读课文,在解疑的过程中了解事情
27、的原委。 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墨,去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的过程一步一步有条理地写清晰的。 学习1-3小节,了解事情的起因。 1、请人读1-3小节,留意多音字的读音。 出示:挣.钱、过磅.记数、好差.事(随机理解:过磅记数 好差事) 2、轻声读1-4小节,思索作者当年遇到了一个怎样的开关?试着用上所提示的词语,简要地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出示:挣钱 过磅记数 好差事 3、总结概括内容的方法:抓关键词。 学习4-6小节,了解作者是怎样“按”好这个人生的开关的,并感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心冲突的。 1、理解第四小节大毛的话,理解“虚报冒领” 2、自读5、6节,了解作者是如何“
28、按”下这个开关的,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感悟作者当时心情有怎样的改变。 沟通,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的冲突心情 3、理解第7节,娘的话。板书:诚恳记数。 4、连起来概括4-6小节内容。板书:节意合并。 学习第7节,了解事情的结果。 1、齐读第7节,找出概括第7节内容的句子。 2、总结概括内容的方法:板书 摘录关键句。 四、学习8-9小节,理解“光明”和“黑暗”两种境界的特别含义 1、理解张叔说的话。 “他告知我,柴拉回矿里,他中间抽验过几次,没有发觉差错。”随机理解“抽验”。 2、假设作者听信大毛蛊惑的话,张叔抽验的结果会有几种? 生沟通,出示:“被发觉、不被发觉” 想象“被发觉”或“不
29、被发觉”之后的情形。可以借助老师供应关联词“假如就”“即使也” 生沟通,在表达中理解“光明”和“黑暗”的特别含义。 五、总结 1、用自己的话写写对课题的理解。 2、师总结。 五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激发学生对北京的憧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自主探究 合作沟通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话的录音导入。 二、比读文-正确 流利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正确、流利
30、、有感情。(3分钟内完成) 2.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课文读得最流利正确。请每组的2号同学 轮番读,其它同学要仔细听,留意帮他纠错哟! 三、比识字读准、记牢 课文我们能读正确了,接下来我们进行其次场竞赛:比比谁最先把这些字词读准、记牢。 1.课件出示词语。 2.这些词我们都能读准,那么这些字你还相识它吗?(课件出示字) 四、比分段理顺 这些字词我们都能读准、记牢,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三场竞赛。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比比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检测。再同桌说说。 五、比说话读懂 1.出示学习目标:感受北京话的魅力。 2.出示自学指导:
31、自由读文,画出“我”是怎样学习一般话的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迁移练习 作者喜爱北京话的缘由是什么? 七、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话,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检测。指名轮番朗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北京话一课,板书课题。 二、比说话体会写法 我们接着走进北京话,一起了解北京话的特点。 1.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2.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自由读文,举例说说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生自学,沟通汇报 三、比写字美观正确 1.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会写的字写得美观、正确。 2.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留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3分钟后听写) 四、总结 你爱上北京话了吗?现在,我们一起听一段北京话,体会北京花的魅力。 五、作业 抄写会写的字每字3遍。 板书设计: 北京话 好听 易懂 深远 广博 不朽 五年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