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汇编.docx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说明诗句中个别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出望天门山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一个奇幻奇妙的童话世界,今日我们来学习其次单元,一起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风光的别样魅力!(一起阅读单元导读) 进入新课学习: 现在,我们将要学习其次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写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描绘天门山漂
2、亮风光的望天门山。 二、简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验坎坷,思想困难,刚好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建有游侠、隐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气质。儒家、道家、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也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报复,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憧憬。 三、初读课文 1、分三个组来读,比一比,
3、哪组读的更好。 2、要求:正确、洪亮、有节奏。 3、全班一起朗读。 四、学习望天门山 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主动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学问,并发觉疑难。 2、绽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驾驭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绽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老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概。它给人以
4、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原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奇妙力气。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老师点拨订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波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
5、,改变无穷境界全出。假如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探讨学习,然后汇报, 2、老师了解反馈,刚好订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绽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原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楚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特别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
6、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披荆斩棘,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捷;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自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爽,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渐渐揣摩,细细体会,就会发觉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观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
7、.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供应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漂亮的景物 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尝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化。) 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得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 2、学生汇报,老师归纳, 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 b辨别重音区分语调划分节奏 3、变更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五、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
8、句意品尝想象,观赏意境 2、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熬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行。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终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行。 教学打算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
9、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日,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行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思索: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索: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急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急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探讨、沟通,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干脆描写小路危急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视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
10、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旧坚持走小路,其次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探讨、沟通。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需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其次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伐移动。其次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终,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
11、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特别美,谁情愿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爱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急)其次次:先走、毅然决然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理解本课“维持生计”、“沧桑”、“弥留之际”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看法价值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版 四年级 上册 教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