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优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相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特别要好的挚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途图,并借助路途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途图,并借助路途图讲故事。 教学打算 课件。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
2、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改写对话。”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改变。供应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相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途。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旅行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爱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
3、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终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共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爱好。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简单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
4、沟通反馈,老师指导认字词。 (1)沟通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缘由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实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别构造及功能。 5.培育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熬炼学生的口语概括实力。 教学时间
5、: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爱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日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
6、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缘由,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缘由。 (二)创设情境,探究缘由。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发觉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觉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缘
7、由。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缘由。)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索: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沟通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
8、头的帮助,红头顺当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途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走到_,又从_来到了_。最终,在牛_的时候,随着_。 (过渡语:牛究竟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胃,前_,只有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验,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别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假如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行能顺当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
9、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惊慌)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惊慌,肯定要发挥聪慧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相互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气。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第一个胃其次个胃牛嘴里出来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3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肯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验探究性试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看法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说明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视察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重点:1.了解水
10、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试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为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 老师打算: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视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老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究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沟通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学问。(依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留意把水和水蒸气
11、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逝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老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视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改变
12、。 4.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探讨方法。 6.沟通方法。 7.课前的试验方法参考 试验要在前几天完成试验并记录。 方法一:打算两个大小、形态一样的透亮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留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试验效果),视察并记录下试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视察现象。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3分钟) 材料打算: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沟通,表
13、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沟通,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说明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挡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亮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准确地来说是水蒸气凝聚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依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索: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4 科学概念目标
14、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肯定温度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揣测、视察、试验、研讨等发觉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视察、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视察实力、归纳实力和表达实力。 科学看法目标 形成敬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相识到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形成爱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改变。 难点:试验器材的组装和运用。 老师打算: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打算: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
15、盖、水、(计时器)。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打算: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究: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料活动 (假如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说:水里望见气泡,水面上望见白色的气体等;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打算 老师打算: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打算: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打算: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试验,我们的须要安装什么样的装
16、置呢? 2.ppt展示试验装置,相识试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运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老师补充介绍。) 5.试验平安提示。 6.分组组装试验装置,开展试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试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供应计时器。)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望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望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
17、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望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望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试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改变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裂开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5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起先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四周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视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改变。 2.视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看法目标 1.
18、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改变。 2.乐于在试验视察活动中保持仔细、细致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重点:分析发觉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改变。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改变与热量改变有关系的概念 为学生打算: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打算: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假如我非常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改变?(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19、 提问:假如始终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状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假如接着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改变(预设15分钟) 材料打算: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探讨本课的试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日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试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改变,同时体会改变过程中的热量改变。 在活动中,老师要提示学生: (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视察,可以在清水中
20、滴一滴食用色素);其次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遇到试管壁; (3)细致视察水结冰的改变过程,须要把试管常常拿出来视察是否起先结冰,当水起先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须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须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的确验要求,并记录视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5分钟) 材料打算: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
21、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沟通: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起先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改变?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索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聚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溶化,这样有利于降低试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打算: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漂亮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方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揣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3.水结冰了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