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范文.docx
《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范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2.体会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3.感受苏武历尽艰险,持节不屈的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课文,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的.写作特点,即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天我们进入苏武牧羊的学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查找的关于苏武的资料和信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解除读音障碍; 2.理解难度词语; 3.读准音词,再读全篇。 4.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讲解并描述的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
2、上的非人熬煎和他坚决的看法。其次部分讲解并描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熬煎和他坚贞不屈的看法。 5.整体朗读全诗 三、品读感悟 1.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苦、艰难、生不如死等相关词语) 2.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与愁苦,你对他的境况有怎样的感受? 3.苏武的哪些经验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相机引导“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寒冷,而又结冰,可见天气(非常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我们学过第一场雪,文中提到,可见天气(特殊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反
3、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并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难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风中瑟瑟颤抖,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九年,228个月,6935天,别说一天,每一秒都是苦痛的煎熬!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4.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与冰天,也就罢了,苏武又随时面临着什么的威逼?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一般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这么冷的天,假如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饭,过分吗?悲,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御寒?同学们,
4、苏武只是一个一般人啊,有血有肉的一般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5.想象一下,历尽难中难,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屈服了吗? 师小节:这就是苏武,一个怎样的苏武? (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 6.身处异乡的苏武,当听到匈奴吹着的音乐,会想些什么? 那是不能与母亲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这十九年里,没人知道,苏武的头发已如娘亲一样洁白。那是与妻子不能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尽管思亲如此愁苦,但我们的苏武却任(生接读) 7.加上了一个“任”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个任字,可见这时的情景,虽然苏
5、武的境况让我们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感到钦佩。 8.带着心酸,怀着钦佩,让我们伴着音乐,读一读全篇课文。 师小节:历史不能遗忘,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备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牢记祖国,造就宏大。 四、延长: 此时此刻,苏武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汉书李广苏建传的苏武牧羊原文及译文。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穷苦 坚贞不屈 (心酸) (钦佩) 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2 教学要求 1、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发愤”、“资助”、“耐性”、“尝试”
6、、“钻研”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耐性”和“钻研”造句。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悟童第周是在什么状况下,怎么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肯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肯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打算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简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试验胚胎学家。曾任国内外很多闻名高校的教授、探讨员,是我国试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 今日我们学习肯定要争气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童第周在学生时代时的几件事,从中我们受到什么教化。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殊是要
7、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僻”读p,不要读b。“绩”读j,不读j。 (三)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基础、期末、考试、平均、成果、退学、发愤、努力、瞧不起、试验、须要、耐性、钻研。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发愤:下决心,努力。课文是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习 资助:用钱帮助。 耐性: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化地进行探讨。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振动:本课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异。 (五)读书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8、。) 2、写了童第周的哪两件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的同学,取得优异的成果,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刻苦钻研,做出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成的成果。 (六)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一)读书。 (二)读词语。 (三)预习生字的字形。 其次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肯定要争气这篇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指名六人读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童第周家里很穷,小时候没有受到学校的正规教化。 第2自然段,讲童第周上中学晚,学习跟不上,经过一再恳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 第3自然段,讲童第周勤奋学习,赶上了别
9、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第4自然段,讲童第周受亲友资助出国留学,在中国留学生被外国人看不起的状况下,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5自然段,讲童第周刻苦钻研,做成了外国教授几年没有做胜利的试验。 第6自然段,讲童第周试验胜利振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为中国人争了气。 (二)从课文中找到童第周两次“肯定要争气”的句子读一读,带着童第周在怎样的状况下,怎样争气的问题接着学习。 (三)学习1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读,知道有几句话;知道每句话的意思;知道这段与下面内容的关系。 2、学习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童第周学习跟不上,经过一再恳求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找出带有“才”
10、字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才”字的意思。读句子回答问题。校长要他退学,经他一再恳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读一个学期。“一再”是什么意思?一再,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恳求”是什么意思?(诚意诚意,看法特别恳切。)“一再恳求”说明白什么?(渴望学习。) 3、学习第3自然段。其次学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发愤学习。)“发愤”的意思是什么?(是振作精神,努力学习。)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一是他每每天没亮,就静静起床,在学校内的路灯下读外语,二是他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觉,把路灯关了,就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概括起来,就是讲童第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发愤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结果怎
11、样?(取得了优异成果,数学还考了100分。)为什么在半年之内童第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果,学习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读,体会意思。(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信任自己的力气;三要刻苦努力。)指导朗读。 4、总结学习13自然段的学习思路,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体会“肯定要争气”句子的含义。 (四)学习46自然段。 1、根据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是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的思路学习46自然段。(让学生自学。) 2、探讨发言。 3、读句子回答问题: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胜利;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最终
12、胜利了。童第周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勇于实践,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4、理解其次个“肯定要争气”。这里所讲的“肯定要争气”指的是为谁争气?(为中国人争气。) (五)课文中两次写到“肯定要争气”有什么不同?(其次个“争气”比第一个更珍贵,这是为中国人争气,这是民族自信念的体现。) (六)课文中几次写到穷?(两次、家穷、国穷)“穷”和“争气”有关系吗?(人穷志不穷,把压力变成动力。) (七)读书。 三、总结 (一)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记忆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
13、的其次笔横比第一笔横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写成“”。 (三)“试”字不要多笔画,防止在斜钩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结构,“灬”在“隹”的下面。 (五)区分“愤”、“奋”的字义。 (六)区分“需”、“须”的字义。 三、指导书写 留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指导造句: 耐性 钻研 (二)听写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品尝,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感悟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生词,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理解生
14、字、生词,难懂的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其次课时: 一、谈话引入: 1、现在虽是初春,可冬天刚刚离去,老师信任大家对漫天飘舞的冬雪,肯定不生疏,记忆中,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种事物留给人们印象却不尽相同。雪在一位宏大的文学家、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吧! 二、会学习的孩子,肯定记住了在上节课捕获到的很美很特殊的词语,还会读吗? 出示: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 磬口的腊梅 决不粘连 目光灼灼 蓬勃地奋飞 消释、褪尽 旋转、升腾 指名读,当一生竖着读时,问:你读的方式
15、不同,是竖着排列的词连起来读,为什么这样读?(复习课文内容: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两幅不同的雪景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说) 美艳的东西肯定最先吸引你的眼球,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那个漂亮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独特的景致吧! 三、学习13自然段。 1、先读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滋润美艳”怎么理解?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呢? 相机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色调的词上,闭上眼,放飞想象,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出什么样子
16、的画面呀? 4、放眼望去:在那广袤的雪野上,那裹满白雪的山茶树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盖的梅花枝头,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皑皑的腊梅丛中,你还看到了 ,近处,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白雪衬托着山茶热忱的血红,深黄的磬口腊梅呼应着一片洁白,你会说江南的雪真是 (生说)。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杂草不是枯黄的,却是(冷绿),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绿让你能触摸到什么信息呢? 5、透过这些雪中的花儿、冷绿的杂草让我们触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与朝气,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蕴含的朝气呢? 生说,相机出示句子: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实了。但我
17、的眼前仿佛望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很多蜜蜂们劳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劳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朝气。“蜜蜂”怎么会在这江南的冬季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抓住“仿佛”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奇妙的想象呢? 7、这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作者由烂漫的冬花,自然联想到春天特有的动物蜂蝶劳碌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花的明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朝气。虽不是春天,可是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板书:蕴含朝气) 你能把这种春的气息传递给大家吗?读读看 8、还有哪句话,展示了江南的雪的
18、朝气呢?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隐隐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抓住“隐隐”、“处子的皮肤”,感受雪的滋润与朝气。) 请问对“隐隐”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隐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涌动着的鲜活的生命。 师:“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师:对,应当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当还有健康的特点。 9、此时此刻,我不仅想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想真实地置身于这江南的雪野中吗?擦亮你的眼睛,调动你的心情让我们沉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图片) 此时
19、此刻你最想说- 用最投入的情感化作最动人的声音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师读暖国的雨,生接读江南的雪) 10、鲁迅的童年,少年是在家乡浙江绍兴度过的,那地方正是江南,成年的鲁迅,为了振兴中华,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异乡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鲁迅先生想起了家乡的雪、儿时的雪,他还会很自然地想起什么呢?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做什么? 11、默读2-3自然段感受一下: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宠爱呢?用你喜爱的符号圈出来,与同桌沟通一下吧! 学生沟通-抓住表现动作的词语来体会 12、用雪堆塑成的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的特点,文中哪里能看出?(很雪白、明
20、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回味一下:你还在雪中做过哪些趣事呢?(生说)你的心情怎样? 14、可当遇上连日的晴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雪人消释不见了,你心情会怎样? 15、是啊,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生说) 美妙的东西因为短暂才变得永恒,令人憧憬,令人追求,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借着对江南的雪的回味,是想表达内心怎样的情怀呢?(美妙的追求) 三、学习第4段。 回到眼前,此时的鲁迅正置身于朔风凛冽的异乡北京,看到的是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1、放声读读第4段,读到那充溢灵性的句子旁写下你内心的感受吧! 2、沟通感受: (1)朔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案 六年级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