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精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
2、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相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
3、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视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
4、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依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随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好用的表格,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举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闻、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
5、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立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2:中华文化的勃兴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化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
6、家等。 2、实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见,培育学生的对比分析实力。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老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化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化: (指导学生阅读53页其次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化
7、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留意因材施教,擅长启发学生思索问题。 C教化学生学习看法醇厚,要虚心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学问,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化、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宏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8、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终拿出事先打算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见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斗争,主见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 庄子 主见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见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探讨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四、作业:课
9、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实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化、文化上的贡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化的贡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看法要醇厚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斗争,提出春秋无义战,实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见A:实行法制;B:主见建立君主_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还提
10、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3: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问与实力 驾驭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相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实力的熬炼。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建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
11、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起先。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的起先。 四、小结。展示课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起先。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干脆友好往来的起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