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漂亮。 3.积累美丽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漂亮。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驾驭和运用。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沉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漂亮的景物,来说一说。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漂亮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相互检查。 3.老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状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知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老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沟通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漂亮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漂亮。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爱的语句。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
3、状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漂亮。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漂亮。说给大家共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分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调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
4、色下温润漂亮的景色呈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当心地走着,一片一片细致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开心地蹦跳着、歌颂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视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肯定把自己喜爱的语句积累下来。
5、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觉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漂亮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调美 灵动美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相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驾驭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依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依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
6、,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爱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妙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相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
7、.听山行的朗读,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留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比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老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状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曲曲折折。 2.你认为哪些词
8、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说明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分? 预设: “深”是深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
9、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索,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饰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调更艳丽,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爱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10、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纳了特别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毅。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宠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缘由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妙的诗意要用美妙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须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信任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相识的。 2.打开“优教学
11、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视察边书空,留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视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留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视察边书空,留意笔顺。留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伸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留意两部分的高度。留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老师提示写字姿态。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漂亮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许多,喜爱秋天的诗人也有许多。课文其次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相识
12、作者苏轼。 (一)相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观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
13、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探讨,老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知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勉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绚丽的菊花、还有许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妙,让我们去找寻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
14、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视察回答。 同学们,细致视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望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望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相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留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比照,想一想作者
15、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瘦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驾驭“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爱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寂忧愁孤独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溢了快乐欢乐,被华蜜感填满。进而有
16、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改变是特别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改变。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改变。 (四)背诵诗文。 1.依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肯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举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
17、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共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细致视察,我们也能发觉秋的漂亮。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索。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18、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挚友,现在我们每天坐在学校里学学问。但是古时候,人们把学校不叫学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其次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纳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示大家留意什么?(右上角最终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19、(4)简洁沟通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仔细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揭示课题: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挚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立刻翻开课本,探个原委,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索: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怎样提问的?
20、提问后,同学和先生有什么反应?后来怎样? 2、学生自读。(师巡察,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相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觉他们的隐私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挚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竞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教案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