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例文.docx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例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洁状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实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验试验分析、演示、讲解、探讨与分析过程。 3、情感看法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
2、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学问。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老师:我们经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准确得多。 人推车须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须要力;马拉车须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惊慌,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惊慌而来的。但在在大量状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惊慌的状况,仍旧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惊慌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惊慌,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有力存在时,肯定有
3、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详细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留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留意认清哪个
4、物体是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试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试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3用手提起重物,手的感觉。 当A物体对B物体用力的同时,B物体也会对A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作用效果 1试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2试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3试验:用手压气球。 老师:从试验中可以看到,弹簧受力变长了;锯条受力变弯了;气球受力变瘪了。 力可以变更物体的形态。 1用手推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2用手接住扔过来的球。 3用乒乓拍把乒乓球打回去。 老师:书静止在桌面上,施加一个力,从静止变成了运动;球在空中运动,由于受力,从运动变成了静止
5、;乒乓球受力变更了运动方向。 力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方向, 即力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本课小结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态。 五、教学反思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生活阅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相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预习 阅读
6、课本第2、3面,回答下列问题: 1力有如下两大作用效果: 力能变更物体的形态; 力能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能不能望见?不能,我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力的存在,这种物理探讨方法我们叫做“转换法”。 小组探讨 请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视察橡皮泥的形态;用力拉弹簧,视察弹簧的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2如图,让小铁球两次从斜面上滚下,分别在小铁球的前方、侧方放一个磁体,视察小铁球的运动状况有什么样的变更。 老师点拨 1.形变包括形态和体积的变更,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特别微小的。 2.运动状态变更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变更加速、减速或运动方向变更. 3.
7、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肯定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引导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辆重型卡车,卡车的表面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但运动状态是不行能变更的. 跟踪训练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小亮参与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面,同时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
8、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车、用手捏橡皮泥学生试验: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足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惊慌,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惊慌而来的.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 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弹簧. 3.起重机提重物,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起重机,受力物体是重物. 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
9、对物体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组探讨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吗? 演示试验:用磁铁靠近大头针不要接触 现象:大头针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一些现象,我们可以把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属于非接触力,常见的推、拉、挤、压、托属于接触力. 老师点拨 上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
10、、压、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详细描绘,由此得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行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比如引力 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肯定有力的作用 D.任何一个力必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需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C A.地球对人的引力 B.磁极间的作用力 C.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 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面,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
11、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 小组探讨 请各组同学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用大小不同力拉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是否相同? 手握着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的内外推门,门的运动状态变更是否相同? 找班上一位“大力士”男生,用同样的力从门外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门的运动状态变更是否相同? 通过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因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所以我们在探究多因素影响同一物理量时,应实行限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着,为探讨力便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沪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教案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