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科学说课稿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集锦五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究宇宙中最终一课,也是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在苏教版教材中的最终一课。本课引导学生由近及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去探究“外星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宇宙的新奇心,不是要让学生探究出什么结果,而是激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建力。事实上对于外星生命,人们始终都在不断猜想他
2、们的存在,科学家感爱好,小学生同样很感爱好,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这方面的信息,有的比老师知道的还多,但不少是小报的“道听途说”,没有确凿的证据,甚至许多就是虚假的,因此须要让学生有依据地推想,以科学的看法对待各种信息,学会甄别。2、教学目标科学学问: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了解人类对探究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科学探究:能查阅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或书报),依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推想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能条理清楚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能设计向外形星系介绍地球状况的信息卡。情感、看法、价值观:进一步增加学生了解宇宙奇妙的新奇心和求知欲。3、重点难点重点:唤起学生的新奇心,激发学
3、生的想象力难点:查阅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有依据地介绍自己的观点二、说教法1、教法分析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认为存在有外星人,在加之一些影视作品的渲染,使得孩子们更加信任这些事情。那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本课试图为小学生撩起“外星人”的神奇面纱,激起他们探究其他星球是否有像人一样的高级才智生物的欲望,并激励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建了,投入到探究宇宙奇妙的活动中去。2、教学流程依据以上分析,教学中打算采纳如下的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各星球的生命迹象发挥想象,画一画心中的外星人解读人类名片拓展延长,尝试制作名片。环节一:老师播放一段有关或者有关外星人的视频,让
4、学生观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引出“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环节二:在探讨是否有生命的存在首先要知道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老师要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学问点。然后去分析各个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以让每一小组选择一个星球进行探讨,因为这里会用许多的资料,所以我们在课前肯定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星球的资料,老师也应多做些打算,以备时常之需,而且老师打算应当是有结构的材料。探讨之后的汇报沟通,老师要引导学生留意倾听别人的介绍,对于不同的看法,听完后提出质疑。环节三:探究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的探讨是一项长期的探讨,而人们对于外星人的揣测和描绘仍旧存在,学生对于外星人也是充溢了新奇,
5、在他们充溢想象的头脑中,确定对外星人有着多数次的勾画,所以我们设计让将心中的外星人画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猜想一下,假如他们真的存在的话,他们的生存环境应当是什么样?环节四:假如有外星人的存在,那我们和他们的联系的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难题,教材中出示科学家用太空探测器中携带的人类照片和地图等地球名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相识并试着解读这些地球名片,老师可以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学问,比如:经过特别处理的“地球之声”等。通过解读这些地球名片,让学生理解地球名片的科学性、必要性。环节五:老师谈话:“地球名片是人类向外星人介绍地球的一种方式,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地球名片来介绍地球或者介绍自己呢?”这样一来激起学
6、生制作的爱好。3、教学打算多媒体网络教室(或打算足够的书报资料)、投影仪三、说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一)提出问题1、我这儿有一张神奇的图片,给大家看看。展示UFO图片。由它你想到了什么?2、真的有外星生命吗?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对学生所说与争辩不作详细评价)1、学生视察,沟通。2、学生沟通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可能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发生争辩)。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爱好,先让学生说是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学生所说的可能有些是“道听途说”,有可能所说的不一样还会发生争辩,引入探讨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二)探讨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1、大家说了这么多,看法也不一样,如何推想外星上究
7、竟有没有生命?2、一个星球上要存在生命,须要具备什么条件?3、依据学生的沟通择要板书,小结。学生小组探讨生命存在须要详细的基本条件,全班沟通,相互补充。探讨沟通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为下面依据不同星球的环境条件推断生命存在的可能供应,避开人云亦云,照搬书本结论。(三)自主查阅资料,探讨太阳系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1、外星生命有没有?下面就请大家先从我们的太阳系入手,借助于互联网查找有关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环境,依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小组探讨,做出推想。老师巡察,指导。2、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吗?依据是什么?3、老师点评、小结。1、学生分小组(4到5人)分别查阅太阳系的其他天
8、体资料(依据学生的学问状况可除了行星、常见卫星外还可包括矮行星、彗星等,要尽量找到最新资料),进行推想,并制作成简洁的幻灯片以备沟通。2、按依次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幻灯片,展示查找的资料,说出推想及依据(火星及月球要联系到最新的发觉),可相互质疑。六年级学生已经能比较娴熟地上网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了,驾驭了更好的工具就要学会应用。要求学生尽量找到最新的资料是让学生关切科技的最新进展,人类的探究无止境,“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四)了解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揣测与探讨1、虽然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还没有找到答案,也没有人见过真正的外星生命,但人们还是作出了自己的揣测和描绘。比如闻名的E.
9、T.播放一段外星人的影像、图片资料。2、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外星人模样吗?老师点评(不作否定性评价)。3、假如须要跟外星人联系,该怎么办?须要介绍哪些状况?事实上科学已经做了(展示地球名片),你能看懂多少?介绍地球名片的含义。科学家还采纳电波、黄金唱片向外传递信息,课后大家可以查阅了解一下。1、观看“外星人”,并沟通自己所了解的信息。2、描绘想象中的外星人,展示并沟通(语言或绘画)。学生互评。3、思索采纳的方式、须要介绍的内容,全班沟通。视察地球名片,沟通自己从中获得的信息和感悟。有的学生看过不少关于外星人的科幻片、动画片,比如E.T.、星际珍宝等,这些形象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都是外
10、国人想象出来的,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度,所以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去描绘心目中的外星人,老师重在激励,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五)拓展假如发觉了外星人,请你给他们写封信介绍我们的状况,别忘了,他们可不懂人类的文字哦!先考虑介绍哪些内容,采纳何种方式,再设计书信。沟通书信。这是学生想象拓展与延长。四、教学反思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学生能否借助互联网或书报查阅资料来推想地球以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二是探究外星生命的过程中充分呈现自己的想象力,且后一个为重点。查阅资料的技能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基本驾驭,只是娴熟程度有些差距。想象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育出来的,
11、对于此要求不能过高,主要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真正参加、有没有创建性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天气预报是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第四课。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亲密相关的现象,其对我们的影响日益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从小就对气象产生深厚的爱好,对于他们来说有许多学问须要探究。本节课的主要资料包括有:明白天气改变的自然现象;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搜集天气预报的有关学问;学会制作科技小报等学问。让学生利用科技小报进行表达与沟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成果;宣扬科技学问;巩固学到的学问同时熬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等本领。2、学习目标(1)明白天气预报的流程。(2)了解预报天
12、气的常用简洁方法,能坚持开展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3)能制作气象小报。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识。难点:制作科普小报。二、说学情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是很生疏,尤其是对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有许多的了解,课文中这一资料完全能够让学生自我探讨沟通就能够完成的,但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不是很了解,老师在这个资料上就要利用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忙学生去了解。制作科技小报其目的是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农村学生受条件的限制,可能在收集资料上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的小报资料不限,形式多样。三、说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情景我实行的方法是;“沟通-探究-探
13、讨-沟通”的方法,经过让学生经过对天气改变前的自然现象进行沟通了解一些天气改变前的自然现象,然后经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看图片、视频去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新的资料气象指数,老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长期的气象观测,培育学生长期视察的习惯。在制作科技小报的时候能够要求同学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景,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气象谚语和农夫长期总结的一些气象学问来制作。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阅读与沟通:首先让学生阅读“下雨了”连环画了解动物与天气改变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沟通探讨你们还明白那些与天气改变有关系的自然现象(这个资料对农村孩子并不困难,能够让学生归
14、纳在一齐相互沟通,让大家了解更多)其次部分探究探讨:老师首先打算了有关天气预报制作流程的图片和视频(制作成演示文稿)。老师能够借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深的了解现代科技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了解有许多许多的科技工作者为天气预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长期天气视察,测量,搜集气象谚语,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的培育(收听天气预报方法有:查询电话12121或96121;看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此外为了让学生驾驭更多的学问我还利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增加的一项新的资料气象指数预报。这样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新学问,这样更加激发他们去长期视察天气。第三部分:制作科技小
15、报探讨沟通,经过沟通探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天气预报的学问,这时能够让同学们把你们明白的有关天气预报学问分资料写出来,在全班上沟通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已经驾驭了许多学问性的东西就能够起先办科技小报了,这时候老师能够出示老师自我办的一份小报作示范,同学们能够仿照我的格式或方法,当然要要求学生不能一模一样要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板式新奇美丽。学生可能一时不能完成就布置在下一节课进行展出。五、说练习设计这一课的练习分为长期练习和当堂练习。长期练习是:坚持长期的气象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每月进行整理分析数据一次。当堂练习是:修改科技小报(在修改过程中能培育学生收集学问本领和动手的本领,当堂不能完成能够课
16、外完成。六、说教学效果本课的设计方案我以往在我校两届五年级班进行了教学,效果很好,异样是学生办的科技小报很有特色,有电子版的,有手写版的,都是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有必需的科学性。学生在办科技小报的同时收集和积累许多的科技小常识。学生对天气的视察记录的爱好也培育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能坚持视察天气并记录分析和整理,同学们自我成立了一个气象小组,不定期的在班上发布气象信息,编制气象小报,效果非常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感爱好的东西让学生自我去沟通-探究-探讨-沟通,从而得到新的学问,这种方法比老师去讲解要好得多,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了学问,更重要的是驾驭了获得学问的方法,这才
17、是老师要学生真正驾驭的技能。七、探究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须要在一周内完成)1、用气象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景。2、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3、搜集动物、植物预报天气的资料。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3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实力。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流程与方法:1.用简洁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看法、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爱好。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加材料循环运用,节约资源的环境爱护意识。用简洁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
18、韧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一、柔韧性的相识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视察塑料条木条的改变状况。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视察,然后汇报视察到的状况(木条断,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终断了)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
19、的特点叫做柔韧性。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供应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看法分歧时,引导学生发觉: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允的。4.老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探讨它们的柔韧性?5.学生小组探讨、汇报,老师引导,最终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视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
20、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6.学生分组试验后汇报试验状况。三、相识塑料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视察后思索: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视察和思索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四、探讨了解塑料的循环运用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2.出示可回收标记,相识可回收标记。3.探讨:我们以后在运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4大家早上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首师大版科小学科学第五册的浮力。而我说课的内容主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背景分析、
2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一、 说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浮力一课在课标中是处于“物质科学领域”之中的“力作用于物体会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部分。在教材中处于首师大版科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力与生活中的其次课,前一课为推力和拉力,这为浮力的学问和技能作铺垫。(二)学生状况分析在推力和拉力这课中,学生对推力、拉力、重力有了肯定的了解,对运用测力计的方法也已经很好地驾驭了。本节课从一个小故事起先,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浮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察,比较几种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状况,进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节课 我采纳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后让
22、学生进行初步的揣测,然后进行简洁的体验,然后再进一步做试验,再一次体验活动,最终得出结果,使学生的探究实力得到提升。(四)技术打算演示材料:水管、乒乓球、水、水槽、正方体铁块、绳子、测力计分组材料:水、水槽、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绳子、测力计、记录单二、说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浮力;知道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能简洁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二)实力目标通过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试验,培育学生试验实力,细致视察实力及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的实力。(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
23、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隐私的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进而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念,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合作学习的意思。(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试验操作,知道全部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难点:通过试验分析,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绽开教学:故事导入,引入新知学习新学问,感受物体的浮力进一步试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巩固与总结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入新知1、老师说故事:一天,小明与小方在打乒乓球,一不当心,小明将乒乓球打进了一个窄小的铁水管里,由于水管口太窄小了,他们的手都伸不进去,小明想:将水管翻
24、转,乒乓球就会滚出来啦,但是这个方法也行不通,因为铁水管太重了,他们两个抬不起。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呢?2、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拿出实物水管和乒乓球,将乒乓球放进水管,让同学们亲身动手取出乒乓球。假如学生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则由老师引导学生加水进水管,让乒乓球能浮在水面。其次环节学习新学问,感受物体的浮力1、(1)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它们放进水里是怎样的呢?是浮还是沉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把大家的猜想填在表格中。老师出示物品: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2)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结果提问:同学们的猜想原委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做做试验吧!
25、请同学们一边试验一边记录试验结果。2、学生汇报视察结果3、提问:为什么这些物品会浮起来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初步定义。第三环节进一步试验,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1、提问:在水面上漂移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2、学生猜想3、谈话:究竟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4、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用绳子将正方体铁块绑着,用手感受一下它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将正方体铁块的一半(老师事先已在每个铁块的一半上标出一道线)浸入
26、水中;最终将它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能遇到底部。5、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6、用测力计把正方体铁块吊在空中,看它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将它的一半浸入水中,再将它缓慢地放入水中,直到完全浸入水中,视察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改变,把这两次测力计的读数也记录子表格中。7、汇报试验结果。8、小结:测力计的读数渐渐变小,由此看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么,测力计上的读数是不是浮力呢?9、谈话:我们先来正方体铁块的手里状况,在试验中,它主要受到什么力呢?(老师在黑板上分析)受到了两个向上的力,分别是拉力和浮力,还受到一个向下的力,是重力。因为当物体不动时,受到
27、向上的力与受到向下的力是相等的,所以浮力大小加上拉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总结公式:浮力=重力拉力10、依据公式,计算出正方体铁块一半与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通过这环节让学生知道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并且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大小。四、巩固与总结1、谈话:通过试验,我们知道了无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还是沉下去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2、联系实际:利用水的浮力,我们能做些什么事情呢?例如行船、游泳3、学生小组探讨沟通。五、板书设计1、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2、无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还是沉下去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3、浸
28、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受到的浮力的就越大。4、浮力=重力拉力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5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因为科学课以培育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主动提倡让学生亲身经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育他们的新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这一课要使学生相识热传导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实力不同,必需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试验,从而进行视察,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学问。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本课的学问结构和科学探讨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我
29、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目标:通过试验操作活动,使学生相识热传导现象,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实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2实力目标:通过试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育学生依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实力和利用热传导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热传导现象的爱好,培育学生细致视察、主动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本课是本册教材中“热”教学单元的第一课,重点指导学生相识热传导现象。学生学习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学问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相识热传导的特点及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实力不同。因为“热”
30、沿着物体传递时,只能凭皮肤的触觉感知,不能靠视觉视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肯定的困难,所以试验只有做胜利了,才能使学生相识热传导的特征。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热传导试验的设计与限制。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试验操作很感爱好的实际状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纳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试验法”。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试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相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试验探究实力。同时在采纳“试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视察法”、“探讨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为顺当完成本课制订的学问与技能目标,抓重点,破难点,
31、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试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视察、提问、记录、探讨、小组试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和协作学习实力。依据本课制定的学问与技能目标,遵循科学探讨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以问题起先,激发爱好、导入新课;(二)以活动绽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三)以发觉结束,联系实际、深化相识。详细阐述如下:(一)以问题起先,激发爱好、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
32、生新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起先,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手触摸不锈钢杯时有什么感觉,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杯壁和杯盖的热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将学生的留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开心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留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爱好。通过教学导入,明确了试验目的,确定了探讨活动的方向。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起先这一课的学习。(二)以活动绽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新的科学课堂要求老师必需树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活动”为载体是指课堂教学要以活
33、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其次,人们对学问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只有在丰富的感性相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对感性材料综合、抽象、概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视察入手,亲自试验操作,经过分析思索,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详细的感性相识,并逐步形成理性相识。为抓重点,破难点,面对全体学生,这一部分支配了两个试验。将演示试验与学生试验相结合,通过做试验教给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相识事物。第一步:指导学生相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这个试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纳引导学生定向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该难点。首先,老师请
34、同学们猜想:假如将一根铝丝固定在方座支架上,再将三根火柴抹少许凡士林,并依次粘在铝丝上,接着用酒精灯加热铝丝的一端,那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待学生猜想后,须要试验来验证时,老师提示学生操作留意事项,并请学生演示试验。最终通过探讨汇报,学生发觉: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并且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起先提出的问题:杯壁和杯盖的热是从哪里来的?其次步:指导学生相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实力不同在这个试验中,老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式学习。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猜想各种物体传导热的实力相同吗?接着请学生利用桌上的试验材料制定各自的试验
35、安排,并进行汇总,这样进一步培育了学生设计试验的实力,激发了学生的探讨爱好。待学生选出一种简便的试验方法后,老师出示试验报告单,并放手请学生用现有的材料充分试验,大胆操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获得学问从而享受胜利的喜悦。最终,通过探讨汇报学生得出结论:各种物体传导热的实力是不同的。在整个探讨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在老师刚好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从而形成了正确的相识。老师始终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亲身介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突发状况刚好修改调整,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老师是科学探究的主导,
36、又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的实力,同时形成敬重科学学问、擅长质疑的科学看法。(三)以发觉结束,联系实际、深化相识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首先启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传导的性能。接着再联系教学起先时所视察的不锈钢杯传热的事实,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问对不锈钢杯进行改进。最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学问,提高学生的爱好,在本课最终几分钟还支配了一道思索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学问,强化已有概念,同时培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爱好。以上就是我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37、,在老师引导下,经验了“提出问题猜想试验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当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自身实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注意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敏捷运用老师视察、与学生谈话、填写试验报告单等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刚好赐予适当的激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为集中学生留意力,突出教学重点,本课我设计的是图文式板书。图增加了直观性,文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简洁明白,能加深印象,巩固学问,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了协作本课教学,我采纳的教具和试验器材有:1实物投影仪,试验探讨报告单;2不锈钢杯,方座支架、酒精灯、凡士林、火柴、铜丝、铁丝、铝丝,烧杯、不同材料的小棒(铜、铁、铝、塑料、木、竹)、热水。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1页 共31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