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docx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
2、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
3、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
4、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
5、),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8页,练习十七的第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
6、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宇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87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2.5)44.342.54 (7001)687006868 153(22057)15322057 638378(6337)(88) 还可以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了运算定律?
7、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一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便一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87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裁刺氐悖?缓笕醚?狄凰涤糜檬裁丛怂愣?桑?低旰螅?醚?懒瓿杉扑悖?/P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
8、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一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
9、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88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88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七的第110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十七的第1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小数化成份数,把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化成小数 教学目
10、标: 使学生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想一想:小数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改写成0.1、0.01 小数分数 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二、小数化成分数 例1把0.7、0.009、1.25、0.375化成小数。 0.7表示十分之七,所以 0.7=7/10 0.009表示百分之九,所以 0.009=9/100 1.25表示一又百分之二十五,所以 251 1.25=1-=1- 1004 0.375表示千分之三百二十五,所以 0.375=375/1000=3/8 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
11、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再约分。 反过来,分数也可以化成小数。 15371 例2把-、-、3-化成小数。 101001000 :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要化成小数,可以直接把分数写成小数。 三、巩固练习第94页第1题至第4题。 四、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数据,组织讨论,作出决策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12、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
13、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如果你是本班的
14、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运动会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清楚即可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15、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
16、米=10毫米。 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
17、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
18、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小学 数学教案 范文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