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合集.pdf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合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合集.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科目历史课题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 了解与元谋人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2. 观察比较古猿、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或现代人 ) 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思考比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进步。3. 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应该珍惜它。教学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教学难点历史年代距今久远, 需要科学推断和合理想象这些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课前准备本课题教学共课时本节教学为第课时教学流程大家听说过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吗?盘古开辟天地以后,尚未出现人类,女神女娲持黄泥造出人,一个一个制造太费劲,于是
2、采取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用一根藤绳从泥水中一抽,出来不少泥点变成一个个小人。于是人类就产生了,这些最初的人类跟着大地母亲女娲生活。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哪些呢?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 教师介绍元谋人的发现经过,提问: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发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2. 教师:“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1. 教师讲述北京人的发现过程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的什么地方?体形特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
3、如何?学生: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 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3. 多媒体出示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课件, 观察比较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4. 出示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课件,指导学生自习教材 有关使用天然火的内容。教师 提问:为什么说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学生讨论回答: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三、山顶洞人教师:几
4、十万年过去了,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山顶洞人。1. 多媒体出示山顶洞人的发现过程2. 出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课件,引导学生看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多少万年?他们的体形特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如何?学生阅读第三目后回答: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三万年;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3. 出示课件山顶洞人的生活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结合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从磨制石器、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简单的衣服、掌握钻孔技术、穿项链、懂得爱美、扩大活动范围等方面回答
5、)现代人头像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4. 氏族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提问: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教师:氏族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有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财产共有(没有私有财产);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课堂练习 :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山顶洞人板书设计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祖国境内距今约 7020 万年的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远古人类使用天然火距今约 3 万年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人工取
6、火课后反思科目历史课题1.2 远古农耕生活授课教师廉毅涛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生产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课前准备本课题教学共课时本节教学为第课时教学流程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环节一:观察
7、文物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河姆渡栽培稻谷遗迹,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种子是什么?这些文物能否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了呢?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解读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 这些谷物不能直接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如果它们是野生稻谷就只能说明河姆渡人从事的是原始的采集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他们已经开始原始的农业生产了呢?展示阅读材料:六千年前的稻谷当考古人员挖掘到距地面3 米深的地方时,在黑褐色的土层中闪出一些金黄色小颗粒,但很快就变成泥土的颜色。考古人员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东西居然是炭化了的稻谷!这些稻谷在与空气接触之前,还保持着原来黄灿灿的颜色。难
8、道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就开始种植水稻了吗?工作人员把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人工栽培稻谷、野生稻谷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结果是:野生稻谷颗粒瘦而长,人工栽培稻谷要比野生稻谷的颗粒宽将近一倍,而河姆渡出土的稻谷颗粒更接近人工栽培稻。学生活动: 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考古人员是如何得出结论的?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与分析河姆渡出土稻谷的图片,阅读简短的考古纪录,使学生确认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史实,并简单了解考古推论与考古证据的关系,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阅读的能力。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河姆渡骨耜,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产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件文物能否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
9、原始农业了呢?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特征,联想生活中的生产工具铲子、铁锨等,想象骨耜的完整状态及其使用方法。教师活动: 展示河姆渡文化的骨耜,说明这是根据考古文物复原的骨耜。展示阅读材料:河姆渡的耕作工具那么他们是如何种植水稻的呢?考古人员在泥土中发现了许多骨制的东西揭开了谜底,这正是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骨耜的出土为河姆渡人种植稻谷找到了重要证据。河姆渡人用水牛、麋鹿的肩胛骨制成骨耜,在松软的湿地上耕作。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骨制农具。学生活动: 对比前后两张图片, 看看自己想象的正确与否。 阅读短文,了解骨耜的加工原料、使用方法及其历史意义。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与分析河
10、姆渡出土骨耜的图片,阅读简短的考古纪录,使学生通过生产工具再次确认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史实,并简单了解考古证据的不同种类,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阅读的能力。环节二:历史想象教师活动: 探究问题一: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探究问题二:推测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
11、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学生活动: 发挥历史想象力,设想与描述原始人类由采集逐步过渡到原始农业的过程。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历史情境,使学生体会原始人类艰难的生产活动,了解他们逐步认识自然规律,提高生产能力的过程,初步形成崇尚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2)河姆渡人的生活环节一:观察与思考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河姆渡聚落房屋示意图河姆渡梁头榫,请学生观察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筑这样的房屋?观察榫头的特点,联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说说这
12、里面体现了河姆渡人怎样的智慧?(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卯:卯眼,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凹陷的部分。)学生活动: 观察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思考河姆渡人建筑干栏式房屋的科学依据;观察榫头的特点,联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结合河姆渡人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条件思考这种建筑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智慧?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干栏式房屋和榫头的特点,思考河姆渡人建筑干栏式房屋的科学依据;体会榫卯结构的建筑科学智慧,知道这种建筑方式是中国建筑的特色之一。环节二:阅读与描绘教师活动: 展示以下图片,安排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第6-7 页关于河姆渡文化的描述,
13、然后写一段描述河姆渡人的生活场面的文字,或者画一幅展现河姆渡生活场景的图画。生产工具: 石斧 骨簇 骨镰 骨鱼镖 鹤嘴锄 角斧柄 扁圆陶纺轮生活用具: 敞口釜 骨针 苇席牲畜: 浮雕羊塑猪纹长圆形钵果实: 南酸枣交通工具: 木桨娱乐乐器: 骨哨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结合教师展示和教材上的图片,阅读有关河姆渡文化的介绍,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图片与文字的阅读,培养初步的理解阅读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语言或绘画描述河姆渡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与表达历史景象的能力。(三)合作探究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节一:网络探究教师活动: 安
14、排学生阅读教材第7-8 页,关于半坡文化的介绍,找出半坡人的活动时间、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驯化的动物、居住条件、生活用具、手工生产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成就。然后,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半坡人的考古资料,完成两项任务:(1)用语言或绘画描述半坡人的生活。(2)对河姆渡与半坡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尝试分析决定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原因。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搜集整理网络资源,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对河姆渡与半坡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思考其原因。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
15、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3、大汶口原始居民教师活动: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9 页,关于大汶口文化的介绍,找出大汶口人的活动时间、生产工具、手工生产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成就,了解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现象。然后,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搜寻大汶口人的考古资料,完成两项任务:(1)用语言或绘画描述大汶口人的生活。(2)对河姆渡、半坡文化与大汶口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尝试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搜集和整理资料,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大汶口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对河姆渡、半坡文化与大汶口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解释
16、其原因。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能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板书设计2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2时间约七千年前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4农作物水稻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5原始手工业陶器纺轮6原始饲养业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课后反思科目历史课题1.3远古的传说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
17、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5、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课前准备本课题教学共课时本节教学为第课时教学流程1. 播放黄帝颂2讲述:这是发生在2010 年即农历庚寅年的黄帝陵祭祀活动大典中的一个场景。片中反复提到“人文始祖,中华炎黄” 。为什么他们会被称为“人文始祖,中华炎黄”?通过学习本课来解答。1 讲
18、述并设问:联系上一课内容, 说一说我们从什么渠道获得历史知识?(考古遗址)还有什么渠道?2设问:什么是传说?提示可参考课文注释回答。3出示地图,要求学生观察地图说出在黄河流域有哪些大的部落?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炎帝和黄帝都有些什么传说?5. 课件展示炎黄的主要功绩:炎帝主要有制作耒耜、与民耕种和遍尝百草。黄帝的主要有创制历法、指导播种、收割、制作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工具。他们的功绩集中在哪方面?(农业)炎黄对农业的贡献特别大。是不是可以说是炎黄发明了古代农业呢?6. 质疑:它只是传说,有夸大、虚构的成份,是否可以因此认为传说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呢?( PPT展示相关内容)7讲述并设问:同处黄河
19、流域的炎黄之间还发生了大战。(要求阅读教材看一看炎黄两大部落之间发生战争的名称、原因、结果。)黄炎结成联盟之后,他们又和南方的蚩尤部落间发生战争。战争的名称又叫什么, 结果怎样?(出示地图)8图示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9播放“祭黄帝陵”视频(片断) ,要求边看边观察:都有哪些人在祭拜黄帝陵?总结:有大陆的中国人、港澳台中国人、海外华人华侨。他们都城有或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设问:为什么海内外同胞都要来祭拜黄帝陵?这一活动有什么意义?1回顾前一课内容回答问题。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2看书解决“什么是传说?”问题3观察地图,找到炎、黄部落的位置。4阅读教科书归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5重点
20、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是炎黄发明了古代农业呢?”的问题。联系前一课认为河姆渡人已经很早就开始了农耕生活。炎黄只是传说。6. 思考传说的历史价值。7. 阅读教科书及观察地图解决基本知识。8随着示意图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9观看图片,思考并开展讨论。10活动:有四位勇士将带领我们回到远古时代,去看看那个时候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观看完毕思考:(1)尧为什么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而不是他的儿子丹朱?( 2)舜能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主要经历(出示尧舜禹图片)11讲解禅让的实质。12过渡:舜老了以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那么,禹有什么才德能让舜传给他呢?13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很
21、熟悉。请同学讲大禹治水的故事。设问:(1)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获得哪些启示(2)从故事中,你看到了大禹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大禹治水的传说中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信息?分别总结学生发言,并课件展示教师观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讲大禹治水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小结设问:本课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传说故事?分别是什么?(归纳三大传说故事: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禅让传说和治水传说。 )从传说中我们得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许多历史信息。不过,有些信息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它,一旦证实,它们就成了真实的历史而不是传说。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学了本课,你有哪些心得与体会?板书设计
22、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一、炎帝和的传说 1炎帝的传说 2黄帝的传说 3华夏族形成的传说二、禅让的传说 1尧舜禅让 2禅让的实质三、治水的传说 1 “大禹治水”的故事 2大禹治水成功的启示课后反思科目历史课题1.4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教师廉毅涛教学目标1 学生知道夏商西周朝代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灭亡过程;2 学生理解世袭制的历史概念和分封制的内容;3 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空间观念,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4 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培养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5 学生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意识到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
23、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和灭亡过程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教学难点世袭制的含义和分封制的内容课前准备本课题教学共课时本节教学为第课时教学流程展示三字经,学生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学习。三字经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学生朗读三字经,回答提到的朝代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一、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
24、夏社1、夏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统治范围(展示夏朝疆域图)夏朝形势图2、世袭制问题一:大禹在夏朝建立前的身份 ,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个身份呢?(评价学生回答)问题二: 大禹在建立夏朝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设计学生回答后,总结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总结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文知识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禹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学生回答:大禹是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学生回答:大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
25、的儿子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袭制。3、夏朝的管理夏朝建立后,是怎么进行管理的?4、夏朝的灭亡:四百载,迁夏社。夏朝经历了 400 多年,到了最后一位君王桀,他是一位暴君,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桀的暴政,然后我们来设想如果我们是平民、奴隶和百姓,我们看到桀的暴政,我们都会想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 夏朝的结局是什么呢?举例:平民的想法学生填写表格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1、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评价汤学生回答: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回答: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人教版 初中 年级 历史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