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pdf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单元解读一、单元整体解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家人”,围绕这个主题一共编排了静夜思夜色 彩虹端午粽四篇课文及一个语文园地。课文文体丰富,古诗静夜思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充满童趣,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散文端午粽介绍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样式,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哪些呢?首先是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在端午粽和彩虹的课后题目中,都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三课关于读好长句子的要求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者所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梯度性。第 9 课 夜色 中出现了
2、比较明显的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 为第 10、第 11 课做好铺垫; 端午粽 一课要教会学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彩虹这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且能够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其次是积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词语的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X来 X去”的词语。在端午粽这篇课文里,出现了“青青的、白白的”此类叠字的词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归类积累。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背诵,感受诗的韵律。最后是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
3、,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比如学习了端午粽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学习了夜色后,搜索自己曾经怕黑的经历,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语文园地里的“和大人一起读”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如下:1.认识 46 个生字、 4 个偏旁; 会写 28 个字。 学写“主、 门、书、我”4 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3.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X去”,尝试说这样的词语。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静
4、夜思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5.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6.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7.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8.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二、具体操作建议1. 静夜思教学建议这首诗围绕着诗题“静夜思”,前两句写了静夜的景,把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景象。后两句写了“思”,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课后双线内认读的9 个生字,提醒学生念准思、床的读音;朗读古诗中词语时联系古诗的语境,比如思故乡、明月光等词语时,可以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指
5、导学生识字时,尽量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比如运用做动作的方法,“举”和“望”可以让儿童做动作理解;再比如学“思”的时候,让学生想想第三单元学过的带有心字底的字,用“部首类推”的方法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光”和“夜”是常见字,可以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记一记。本课要书写的有7 个生字。掌握“心字底”的书写要点,独体字“心”的书写,在之前已经练习过,但作为偏旁的书写是第一次。当上面结构有长横、撇、捺等笔画时,心字底宜窄些,即上放下收;反之,心字底则写宽些,即上收下放。“乡”字的书写也有特点,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否则就会倾斜。学习古诗,重在反复朗读。首先,字音读正确
6、,读得一字不差。在朗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第一、第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都是押“ng ”韵。在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初步了解诗意, 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后是熟读成诵,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感染,让诗中描绘的景象留在学生的脑海。每一次的朗读都有具体的指向,都有明确的目标,让诗歌的朗读有层次、有梯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致了解古诗内容即可,不必字字落实。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初步体会诗人看到了月亮,想起了家乡。诗
7、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巩固学习。课后要求朗读、背诵,都应避免枯燥和机械,可以配上音乐,或者在创设的情境中诵读。2. 夜色教学建议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本单元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课后习题中没有这个要求,但是课文的1、2 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
8、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特点,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生字教学可以联系生活识字,出示图片识字, 运用字理识字, 借助动作识字。 比如 “色”、“敢”、“看”结合字理和具体的情境学习。本课要书写的7 个生字,先归类再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色、爸、笑”是上下结构的字,“晚、外”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发现上小下大,上大下小、左窄右宽的字形结构特点,并练习书写。关注“色、爸、晚”中的竖弯钩,要写稳。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练习和朗读诗歌要整合起来,不要割裂开来,体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教材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