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pdf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第17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7 No17doi:1039690issn1000-7695201717006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曹博,赵芝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
2、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体系;问题;途径中图分类号:F3202;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7)17-0036-06Study on Innov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on Structur
3、al Reform of Supply SideCao Bo,Zhao Zhijun(Institute ofAgnculture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Agriculture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supply sideThis paper first a
4、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for agricultural supplyside,the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reform and discusses the main waysto realize the structural reform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quality improv
5、ement and structuraladjustment could lead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scale of operationwhich may 6theshortboard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Finally,it puts forward to develop the modem productiontechnology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
6、n,modem equipment technology for largescale andmechanization,modem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food security and resource intensive utilization,modem circulationtechnology based onIntemet 1”and modem bio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context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7、 supply sideKey words: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problems;ways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不仅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为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的产品、要素、市场以及外汇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国货人库、洋货入市”等供给约束不断积聚的现象, “橄榄形”分配格局逐渐形成带来的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对优质、安全农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求管理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阶
8、段不相匹配的问题开始暴露。此时,如果继续依靠反周期的需求管理政策来解决当前我国部分农产品产能过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态资源消耗过度、供需结构错位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加深市场的扭曲程度。因此,从需求侧管理向供给侧改革转变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指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016年中央一号收稿日期:201611-14,修回日期:2017-02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创新体系研究”(71333006),“
9、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ED一201605)万方数据曹博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37文件进一步强调: “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自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迅速引起了理论界的积极反响和广泛共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农产品应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
10、布局、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内生发展动力。1。具体而言,即通过要素和资源投入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农业供给体系的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种契合国内外消费者的需要,建立起结构合理的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不足本质上是质量、标准和品种多样性的供需失衡,其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E 4 J。本文首先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内涵和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分析和总结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和途径,最后对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布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分析产量和结构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的两大标尺,前者反映农业
11、生产的规模和数量,后者强调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J。现代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有两个重要的结论:长期经济增长依赖于要素供给上升和技术状态的提高;围绕长期上升趋势的短期经济波动则决定于总需求。61。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农业发展宏观调控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可以追溯至萨伊定律。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一j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货币在实现产品交换的过程中仅在一瞬间起作用,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结束。按照萨伊定律,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即使短时间内发生失衡,价格也会相应调整使供给和需求最终相等。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
12、济大萧条,人们开始质疑“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理论的正确性。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8 o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萨伊定律进行反驳,并提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需求能够创造自己的供给”。需求决定论为西方国家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提供了“熨平”经济波动的理论工具,经济衰退则扩张总需求,通货膨胀则收缩总需求。但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滞胀”,需求管理陷入困境:扩张总需求加剧通货膨胀;收缩总需求则加剧经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国经济学家ALaffer、JWanniski和GGilder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应运而生。供给学派认为,有效供给不足是
13、经济停滞和价格上涨的根源,而有效供给不足来自于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1980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采纳了供给学派的建议,通过减少政府税收、削减政府支出、取消部分规章制度、稳定货币供给增长等方法振兴经济,这正是“里根经济学”的由来1。由此看来,经济理论和政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总是处于供给短缺的状态,政府一方面通过“票证”配置限制总需求,一方面通过发展生产力增加总供给,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中,总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只要增加农业供给就一定会被需求所吸收, “萨伊定律”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成为自然规律。20世纪末,农业生产力发
14、展迅速扩张,此时同时具有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的消费却在减少,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中,总需求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只要需求增加,一定会产生相应的供给, “凯恩斯定律”成为自然规律。当前,我国农业供给约束不断收紧,生产与消费结构的不一致导致粮食产能过剩,小农经济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使得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需求的刺激已经不能解决我国面临的农业问题,亟需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Ll 0】。即基于农业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视野,从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供给角度人手,以促进生产结构优化为目标,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和配置。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面临哪些问题?科技如何发力?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I临的问题改革开
15、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数量日益增长并趋于稳定。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经济活动的联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形式,还影响着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的平衡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0【。当前,我国农产品和社会消费存在结构性矛盾,农业供给侧的生产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国际万方数据38 曹博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竞争力下降,有限的资源承载力阻碍着农业经济发展转型。31 农业产品供给与社会消费存在结构矛盾1978年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购买力也不断增长。根据万德资讯
16、(Wind资讯端)11。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数据,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为31 79030元,是1978年的137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为10 77200元,是1978年的15倍。同时,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食品人均年度消费支出为6 89110元,是1995年的390倍;农村居民食品人均年度消费支出为2 49813元,是1995年的325倍。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21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种。当前,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经不再集中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在质量、品牌、服务方式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社会
17、群体价值,由简单数量上的满足向质量安全、营养安全和健康安全转移。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市场,从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向上形成市场化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部门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产和消费出现断层,农产品生产偏重数量、忽视质量,国内生产者的原料需求和消费者的食用需求得不到满足,转而向国际市场进行消费, “海购”现象突出。国内市场对国外大豆进口依赖严重,根据Wind资讯引中国行业宏观经济数据库数据,2015年,我国大豆的产量为l 051万t,进口量为8 350万t,国内消费量为10 584万t,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79,出口量仅有18
18、万t。同时,以婴幼儿奶粉为代表的海外代购规模逐年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4 o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29亿元。近几年来,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及结构与农产品消费意识不断升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国内产品卖不掉、国内需求买不来”的现象愈加严重。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生产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农经济思想文化浓厚,农户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农产品销售向外拓展存在诸多阻碍。作为封建经济的依托,小农经济由于自身较强的发展能力和恢复能力保证了社会的安定,但在一国进人工业化发展阶段后,需要推广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以扩大多方合作、降低
19、交易成本。(2)区域之间、省份之间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电力、水力、交通、信息配套技术落后;农业生产供给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区域发展水平失衡。(3)农业全产业链过窄过短,种植业与养殖业内部结构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4)农村空心化、老年化严重,缺乏技术改革和创新的主体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5)缺乏针对地域特色开展的差异化农业生产,对地区品牌、典型品种的种植和养殖重视不足,长期以产量为目标、优质农产品严重短缺。(6)国内粮食种植成本较高,且存在区域性、阶段性以及结构性的产量过剩,种植效益受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农业生产者积极性极度缺乏。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供给 结构性 改革 农业科技 创新 体系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