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ppt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花鼓词凤阳花鼓词 “朱皇帝朱皇帝”指谁?指谁?v明星档案明星档案。 姓名:姓名:朱元璋朱元璋 。 外号:外号:朱重八朱重八v家庭出生家庭出生:贫农(至少三代)贫农(至少三代)v生卒生卒: 1328-1398v座右铭座右铭: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v主要经历主要经历:v1328-1344 放牛放牛v1344-1347 当和尚,主要负责出去讨饭当和尚,主要负责出去讨饭v1347-1352 当和尚,主要负责撞钟当和尚,主要负责撞钟v
2、1352-1368 造反(这个猛)造反(这个猛)v .【摘自摘自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导学思考导学思考v(1)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是如何从一)元朝为什么会灭亡?朱元璋是如何从一个和尚当上明朝开国皇帝的?个和尚当上明朝开国皇帝的?v(2)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v(3)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朱元璋(朱元璋(1328-1398)一、明朝的建立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红巾军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2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建立明朝时间时间:1368年年国号:大明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年号:
3、洪武都城:应天(南京)都城:应天(南京)思考;元朝的灭亡的原因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连年,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连年,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红巾军红巾军大起义大起义。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哪一年? A 1367年 B 1368年 C 1388年2、明朝的建立者是谁?在哪里建立的 ?3、明朝建立的意义是什么?明朝疆域图如此辽阔的土地,朱元璋是如何如此辽阔的土地,朱元璋是如何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呢?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呢? 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
4、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1 1、政治上、政治上(1 1)废丞相、设三司)废丞相、设三司二、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二、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大捕杀胡惟庸案大捕杀片段片段1.“1.“胡惟庸案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口角”,朱元璋以,朱元璋以“谋反谋反”之罪灭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
5、庸?行政机构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行政机构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六部)(六部)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三司)(三司)布政司布政司按察司按察司都都 司司皇帝皇帝工部工部刑部刑部兵部兵部礼部礼部户部户部吏部吏部皇权与相权之争片段片段2.“宋濂请客宋濂请客”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朱元璋高兴的说:
6、“你没有骗我!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锦衣卫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朝前期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朝前期还有哪些特务机构?还有哪些特务机构?2. 特务机构特务机构-厂卫制度厂卫制度 主要机构主要机构: 评价评价:监视官吏,镇压人民监视官吏,镇压人民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目的目的: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设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朝 皇权 高度 集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