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习作、语文园地)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1-4课、习作、语文园地)1.白鹭 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2.自学
2、生字新词。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出示PPT。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二、了解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
3、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2、正确流利读词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四、出示目标: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
4、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一)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六、检查自学结果: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
5、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身段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评价:“身段的大小”很适宜.(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些,太不寻常.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2、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 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2、 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四幅画面:(1) 白鹭形象图:雪白的蓑毛,流线
6、型结构,长喙和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白鹭垂钓图: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3)瞭望图: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问题:白鹭真的在“望哨”吗?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4)晚飞图:这是一幅动中有
7、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实质在歌颂什么?答: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
8、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么闪烁晶莹。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四、精读课文,真深入研究。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精巧”体现在: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
9、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白鹭不会唱歌,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吗?为什么?作者不这样认为。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到的是白鹭的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五、课文小结。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六、课后作业1、 背诵课
10、文。2、 搜集与白鹭相关的诗歌。七、板书设计:精巧的诗 白鹭 觅食图 瞭望图 低飞图韵味无穷的诗【教学反思】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愿,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绝美的外形,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
11、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六至九小结时。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画面提名。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句子上做上记号。在欣赏钓鱼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慢慢地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此时我在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将意识到: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
12、,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在欣赏“瞭望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白鹭登高到底是干什么呢?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瞭望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欣赏“低飞图”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在课堂上,我用精当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一次又一次为学生营造了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品味语言做了很好的铺垫。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13、学,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殿堂,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语言文字意境。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赞美白鹭。由于教师语言的诗化,适时的引导,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达被引发,因而他们能情不自禁地出口成诗了。虽然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脱离了我的教案,就有些慌乱,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的不够,在教学机制上,我觉得还是很欠缺的,总之叫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2、落花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亩、吩”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浇”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
14、“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5、。课时划分:两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识字: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
16、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熟读课
17、文,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填
18、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花生桃、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
19、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三、召开小辩论会,彰显学生个性。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
20、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五、当堂训练背诵课文六、小结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七、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
21、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作者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而许地山也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他以“落花生”为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并付诸行动,成为优秀作家。本课教学的重点既要求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又要求学生
2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重点品析“议花生”这个部分,但是根据以往的情况,学生可能会片面的为了赞美花生的好处而贬低苹果、桃子、石榴。所以在教学时,我带领学生读文后,学花生的品质时,引导学生质疑1: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它们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从而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其中有一个同学就讲得非常好:“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只是把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的生长位置作了比较,目的是要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而不是有意贬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习作 园地 教案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