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pdf(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体育局 二一九年十月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前前 言言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在 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的同时,对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邻里交流等方面 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以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为着力点,推进健康、 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是我国 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关键所在。 社区体育公园是全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 也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抓 手。自 2013 年以来,
2、为逐步缓解健身场地不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矛 盾, 我省以珠海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的经验为基础,开展了全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 工作。2013 年 7 月,许瑞生副省长在珠海考察时,对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工 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粤东西北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试点实施方 案 (粤建规2013115 号) 。2013 年 12 月,许瑞生副省长指出建设社区体育 公园是新型城镇化工作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 要求在全省进行 推广。2014 年 3 月,为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开展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省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
3、、省体育局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 。自此,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在全省推广,深圳、珠海、佛山、肇庆等地出台了关于社区体 育公园的地方建设与管理办法, 各地对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做了不同程度的探 索。目前全省共建有社区体育公园两千多个,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宜居 环境建设、促进了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健康中国建设摆到了重要地位,习总书记指出“没有 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中提出要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 “15 分钟健身圈” 。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对社
4、区体育 公园建设的重视度不断加码,2018 年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列入了省政府工作 报告 ,2019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建设更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 此外,许瑞生副省长在 2018 年 12 月和 2019 年 5 月分别做出了在社区体育公园 开辟私伙局表演场所,以及继续加大社区体育公园和足球场建设力度的批示。为 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部署,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新诉求,指导 各地应对我省近年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所面临的用地难、资金难、实施主体难等问 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体育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 建设指引 (第二版)的编制工作。 原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
5、指引 (2014 版)结合了珠海等地社区体 育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对社区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管理使用进行了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全过程的指引,有较好的实施指导作用,故本次指引(第二版)的编制延续了原 指引的总体框架和内容。同时根据新的要求,指引(第二版)重点在四方面做了 完善。一是落实新的诉求,如为落实对足球、曲艺活动等场地建设的新要求,本 指引在各章节强化和完善了足球、曲艺活动等体育场地的规划建设指引;二是融 入新的理念,如为解决各地普遍面临的选址布局不均衡、用地紧张的问题,本指 引融入了“选址布局应力图构建 15 分钟健身圈”、“选址从闲置用地扩展到闲置 空间
6、” 、 “从单一功能场地扩展到多功能场地”、 “从规则场地扩展到不规则场地” 等新的理念;三是鼓励多元机制,如为进一步加大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实施力度、 提升建后运营质量, 本指引强化了在保障公益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市场参与 建设运营的模式指引;四是强化共用共管,如为满足群众的真实需要,本指引进 一步细化了公众在社区体育公园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建设实施、管理运营等方 面的参与指导,将共用共管的理念贯穿于社区体育公园的全生命周期。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目目 录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概念界定.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实施主体. 1 1
7、.5 相关规定. 1 1.6 解释权限. 1 2 场地规划及选址. 2 2.1 场地规划及选址要求. 2 2.2 场地选址类型. 3 3 场地功能要素. 5 3.1 场地功能与设施分类. 5 3.2 体育健身设施设置. 6 3.3 文化休闲设施设置. 13 3.4 配套服务设施设置. 15 3.5 绿化与环境设施设置. 16 4 场地综合设计. 23 4.1 综合设计原则. 23 4.2 场地类型及功能构成指引. 23 4.3 各类型场地综合设计指引. 26 5 建设实施指引. 36 5.1 建设实施原则. 36 5.2 规划建设机制. 36 5.3 管理运营机制. 38 附表 广东省社区体育
8、公园选址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一张图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引导和规范我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 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便居 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结合我省社 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的有关实践经验,制定本指引。 1.2 概念界定 本指引所称社区体育公园,是指独立占地或者利用附属 场地建成的,以绿化为本底,以体育锻炼为主要功能、兼有 社区公园文化休闲一般功能,具有一定环境品质且向居民开 放的公益性公共空间。社区体育公园实景如图 1.2 所示。 1.3 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我省城镇社区体育公园的规
9、划建设与运 营管理工作,有条件的乡村地区可以参考本指引。 1.4 实施主体 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 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组织, 各职能部门合理分工, 依法履行职责。鼓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实施机制。 1.5 相关规定 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应符合国家、 广东省以及各市的有关法律法规、 设 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1.6 解释权限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广东省体育局负责解释。 图图 1.2 社区体育公园实景社区体育公园实景图图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2 2 场地规划及选址 2.1 场地规划及选址要求 社区体育公园场地选址应满足因地制宜、就近使用、安
10、全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考虑到社 区体育公园逐步建设的实际需要,鼓励各市、县、镇编制社区体育公园专项规划,明确规划 选址, 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到各市、 县、 镇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中, 通过用地性质、符号标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明确表达形式,以保障后续建设用地的供应,指 导社区体育公园科学合理建设。场地规划及选址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2.1.1 综合利用 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出发, 挖潜利用城市边角地、 插花地等其它闲置用地和闲置空间, 鼓励以不改变用地性质和用地权属的形式进行社区体育公园选址, 并以独立或非独立占地形 式明确场地位置及规模,实现场地的综合利用。 2.1.
11、2 均衡布局 社区体育公园的选址宜结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 50180-2018)中关于构建 15 分钟居住生活圈的要求,优先选择居民相对集中或体育设施相对欠缺的区域,充分考虑 适宜的服务半径和慢行可达性,布点应密度适宜,实现均衡布局。 2.1.3 影响控制 社区体育公园的选址应考虑所属区域功能类型, 可通过控制场地与建筑物的距离、 绿化 种植、增设安全防护网、分时管理等方式降低对居民产生的噪声、灯光及安全性影响。 2.1.4 安全选址 社区体育公园不宜在有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进行选址建设;与危 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土壤存在污染的
12、地段,须采 取有效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应达到相应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对于选址在屋顶、高架 桥底建设的社区体育公园,须符合结构承重、排水等方面的安全规定。 2.1.5 公众参与 社区体育公园的选址应充分发挥各区、 各街镇的作用, 由街镇和用地权属单位上报选址 方案,可通过公众研讨会,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征集居民意见,使社区体育公园的选 址更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实现公众参与。 2.1.6 统筹建设 社区体育公园的选址宜结合相关规划建设整合公共资源, 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公 园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区建设的体育、教育、科技、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等公益性设施 相结合,与各级各类城
13、市公园规划建设相结合,与绿道、步道、碧道、驿道等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建设相结合,实现一场多用、统筹布局,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发挥最大服务能力。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3 2.2 场地选址类型 根据用地性质及用地权属的不同,场地选址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2.2.1 独立占地 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 插花地等其它未利用地, 以公园绿地或体育用地独立占地的形式 新建社区体育公园,实现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 2.2.2 附属场地 在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或规划的体育场地、公园、社区内部活动场地及屋 顶、高架桥底等城市立体空间,通过置入体育器材及场地、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环境质量进
14、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实现场地和功能的复合利用,同时鼓励探索利用学校、机关单位等其 它类附属场地进行灵活选址。 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使用须符合地方市政设施管理条例、 城 市道路占用挖掘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 实施主体应依法取得市政管理部门同意, 获得由市政 管理部门签发的许可证。 场地选址类型示例见表 2.2。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4 表表 2.2 2.2 场地选址类型示例场地选址类型示例 类型类型 建设建设形式形式 建设前建设前 建设后建设后 独立 占地 新建 附属 场地 利用现有 或规划的 体育场地 利用现有 或规划的 公园 利用现有 或规划的 社区内部 活动场地 利用现
15、有 或规划的 城市立体 空间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5 表表 3 3.1.2.1.2 场地设施分类及场地设施分类及一般构成一般构成一览表一览表 体育体育 健身健身 设施设施 常规运动设施 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网球、排球、轮滑、棋牌等 场地及器材 健身设施 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室外健身场地及器材 儿童游憩设施 儿童活动场地及器材 残疾人运动设施 残疾人自强健身点 文 化文 化 休 闲休 闲 设施设施 曲艺文化设施 曲艺活动场地及器材 其他文化设施 文化墙等 配套配套 服务服务 设施设施 管理设施 管理用房 公共卫生与安全服务设施 医疗救护点、公厕、淋浴室、饮水设
16、施、洗手池等 小型商服 零售点、书报亭、器材租赁点等 其他配套服务设施 自行车停放场地等 绿化绿化 与环与环 境设境设 施施 绿化种植 树木、绿地等 无障碍环境设施 盲道、坡道、扶手等 休憩设施 座椅、休憩亭廊等 其他设施 照明设施、垃圾箱、智能设施等 标识 各类标识设施 注:具体设施类型根据场地情况与居民需求选择,选择指引详见表 4.2.2。 3 场地功能要素 3.1 场地功能与设施分类 3.1.1 场地功能 社区体育公园应方便社区居民、 外来务工人员、 残疾人等各类人群以及不同年龄段人员 的使用,以群众性体育健身为主要功能,兼有社区公园文化休闲、休憩交往等一般功能。 3.1.2 场地设施分
17、类 场地功能要素由体育健身设施、文化休闲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绿化与环境设施四大类 场地设施构成,具体内容详见表 3.1.2,示例见图 3.1.2-1、图 3.1.2-2、图 3.1.2-3、图 3.1.2-4。 图图 3.1.23.1.2- -1 1 体育健身设施示意图体育健身设施示意图 图图 3.1.23.1.2- -2 2 文化休闲设施示文化休闲设施示意图意图 图图 3.1.23.1.2- -3 3 配套服务设施示意图配套服务设施示意图 图图 3.1.23.1.2- -4 4 绿化与环境设施示意图绿化与环境设施示意图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 6 3.2 体育健身设施设置
18、3.2.1 总体要求 各类体育健身设施的器材和场地应满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 求,确保安全、卫生、坚固、耐用,并符合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设施的场地设计应满足技 术规范要求,主要包括缓冲区、场地布置方向、场地坡度、场地标高、场地面层、场地围挡 设施、场地给排水设施,并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场地多功能设计等方面。 (1)缓冲区 运动场地外侧应预留一定的缓冲区, 减少意外伤害, 缓冲区内不应有任何突出 地面的固定障碍物(必要的体育器材除 外) ,其设置宜符合城市社区体育设施 技术要求 (JG/T 191-2006)等相关技术 规范要求。 (2)场地布置方向 场地的布置方向应根据
19、社区体育公 园的规划用地、 周边环境和场地条件等确 定, 应当尽量将场地的长轴沿南北方向布 置。 (3)场地坡度 场地坡度应依据社区体育公园的规 划用地、环境条件、使用目的、场地地质 和面层材料等因素确定, 室外球场坡度一 般不大于 0.5%,宜符合城市社区体育 设施技术要求 (JG/T 191-2006)等相关 技术规范要求, 部分常见体育运动场地的 坡度要求见表 3.2.1-1。 (4)场地标高 在满足场地正常排水和清洁要求的 前提下,场地宜高出周边地面。当场地设 置有围挡设施时,宜高出周围地面 100mm-200mm,入口处宜设置成坡道。 (5)场地面层 场地的面层宜符合城市社区体育设施
20、技术要求 (JG/T 191-2006)等相关技术规范要 求,满足环保要求,保持平整无破损、摩擦程度适当、防止眩光,具有一定弹性,并定期维 护和保养。部分体育运动场地的面层常用材料见表 3.2.1-2。 (6)场地围挡设施 表表 3 3.2.1.2.1- -1 1 部部分常见体育运动场地的坡度分常见体育运动场地的坡度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横向(短边)坡度横向(短边)坡度 纵向(长边)坡度纵向(长边)坡度 篮球场 单向坡度0.8% 单向坡度0.6% 排球场 单向坡度0.8% 单向坡度0.6% 网球场 单向坡度0.6% 足球场 0.8% 门球场 0.6% 0.6% 健身步道 1% 健身广场 1%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社区 体育 公园 规划 计划 建设 指引 第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