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pdf
《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第l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1总第257期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57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孙根紧钟秋波郭凌(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四Jii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66)摘要 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不仅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文化传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模型设计了一套省域农业发展的生态友好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区的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
2、发展的经济生态友好度和政治生态友好度相对差异较大,自然生态友好度和社会生态友好度次之,文化生态友好度最小;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依次降低且区域东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省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生态友好度与生态友好度综合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经济生态友好度和文化生态友好度:各系统层之间的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且协调程度与综合指数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从完善管理体制和政府规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创新技术体系和服务方式,健全多方参与的市场机制等方面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关键词 生态友好型农业;生态友好度;指标
3、体系;区域差异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7010109-07作为最基本、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与生存之本,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独立的重要基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之一,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入探析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科学内涵,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我国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尤其是对各省区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以及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界定生态友好
4、型农业(EcoFriendly Agriculture)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的日本粮食、农业和农村年度报告(2002)中,其主旨在于强调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避免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之后,美国、法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频繁使用“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他们大多数强调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保障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2008年,学术界出现了一本直接以“生态友好型农业”命名的国际性农业和环境科学杂志生态友好型农业(Ecofriendly Agriculture Journal,EFAJ)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更多还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概念的
5、延伸或近似替代,并没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收稿日期:20160812作者简介:孙根紧,男经济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钟秋波女,经济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编辑。郭凌,女管理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协同路径研究”(编号:14SCH04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游客感知的四川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研究”(编号:14SB0006)、四川省哲社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自我发展能力培育视角下四川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研究”(编号:SLQ2015C一03)的部分成果。MAFFT
6、he annual report on food,agriculture,and rural area in JapanRMinistry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2002生态友好型农业是由盂加拉国出刊的农业与环境科学杂志,其英文刊名为Ecofriendly A咖culture Journal(ISNN:19997957)109万方数据山东社会科学20171 农村与农业经济研究虽然国内学者早已使用“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但学术界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系统研究主要还是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确定为战略目标之后。部分学者就
7、“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研究,但对其涵义的界定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多数学者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研究聚焦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以及基于现实境遇如何推动区域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实践的路径选择。既有的文献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逻辑起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现有研究中都将生态友好型农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替代词语来使用,利用较为新颖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发展理念,也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避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二,现有关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影响讨论只局限于自然生态环境,忽视了“生态”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这些问题也正是本研究在对生态友好型农业
8、内涵界定过程中的努力所在;其三,迄今鲜有关于生态友好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文献发表,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研究和考察大都局限于如何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定性探讨上,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的量化研究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衡量标准。自1935年海克尔和坦斯利提出“生态”概念以来,人类生态思想的内涵不断扩大,逐渐由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科学扩散“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等概念被相继提出,并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由此。本文所探讨的生态友好型农业中的“生态”,不仅仅指自然生态,也包括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这正是其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别的关键之处。从产业功能
9、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多功能性孕育了生态友好型农业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从生态功能讲,农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然属性不仅有助于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排放物的自净功能,也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和保持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说,生态友好型农业不仅仅是避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还有助于实现生态改良、生态改建与生态修复。就经济功能而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不仅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对食物的需要,而且对国民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因此,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不仅仅为实现经济效益,而且更在于追求农业发展对经济生态的“友好”,达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10、就社会功能而言,农业生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秩序的状况,其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本身可以吸纳劳动力就业,生产技术进步使劳动环境得以优化,这将直接影响农业劳动者的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农副产品产量多寡、品质优劣和安全性高低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决定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生态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由此,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就是不断强化就业弹性和就业能力、劳动环境改善和社会保障功能,最终有助于维护社会生态的稳定与发展。从政治功能看,农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组织制度的样式,农业发展水平因事关民众切身利益而影响其政治选择。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其生产经营过程对农
11、村社会管理中“善治”的不断推进。从文化功能看,农业是记录延续农耕文明、传承保护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不仅有助于延续和传承农业文化资源,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发挥农业在教育、审美和休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综上,生态友好型农业是一种基于生态观和协同发展理念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发展中不仅有助于农业多种功能的实现,促进农业综合效益协调推进和整体提高,而且高度强调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优化,实现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友好型农业是
12、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且具有高度系统性,对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应当基于系统性、全面性、定量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展开。但是,鉴于生态友好型农业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其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能穷尽且涵盖其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涉及生态友好型农业整体系统中的主要方面和重要内容李春华等: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安全性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15期;张衍毓等: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战略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第3期。张灿强、沈贵银:体系表征、多维困境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可能走向,改革)2015年第5
13、期;李铜山、杨晓霜: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辨析及发展取向,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李慧:探寻农业转型的生态路径北京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启示,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5 13。110万方数据农村与农业经济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20171是对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为了方便分析和准确表达研究结果,本文基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内涵以区域农业发展生态友好度指数为目标层,从自然生态友好度、经济生态友好度、社会生态友好度、政治生态友好度和文化生态友好度等五个维度综合考虑,选取44个基础指标构建包括“目标层一系统层指标层一基础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测度一个地区的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14、水平(如表1所示)。表1 区域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层 指标层 基础指标 计量单位 指标属性造林面积增长率 正草原面积增长率 正生态改建水土流失治理度 正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正农田有效灌溉率 正农田滁涝率 正自然生态友好度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 正生态修复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 吨万公顷 逆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吨万公顷 逆单位面积农用塑料薄膜施用量 吨万公顷 逆森林覆盖率 正生态改良 农地植被覆盖率 正草原覆盖率 正力兀农业GDP用水量 立方米力兀 逆万元农业GDP柴油用量 千克万元 逆要素投入 力兀农业GDP劳动力投入量 八力兀 逆尸均农业生严性崮疋贸广原值 元芦 正农业机械化
15、水平 万千瓦万公顷 正经济生态友好度一农业经营人均纯收入 兀 正经济产出 农业增加值 亿元 正农业经济贡献率 正土地综合产出率 亿元万公顷 正生产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 力形人 正粮食自给率 正粮食供给 旱涝保收率 正受灾面积比率 逆社会生态友好度 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占比 正食品安全 绿色农业占比 正无公害食品数量全国占比 正就业吸纳 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乡村从业人员数 正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水平 个 正组织化程度农业组织覆盖率 个 正自治水平 万人村民委员会 个 正新农合补偿受益率 正政治生态友好度千人农村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张 正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正新农合补偿参与率 正万人农村养
16、老服务机构个数 个 正农业文化遗产数量 个 正农耕文明传承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数量 个 正现代农业示范区数量 个 正文化生态友好度 农业科学教育农业示范点数量 个 正休闲农业星级企业数 个 正观光休闲服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数 个 正从自然生态友好度评价指标来看,农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友好程度体现在生态改建、生态改良和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因自然界外部冲击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改善,且呈现更多人类期望的结构和功能,体现出生态改建功能。基于此,本文选择造林总面积增长率、草原面积增长率、水土流失治理度,以及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作为生态改建分项指数的基础性指标。同万
17、方数据山东社会科学20171 农村与农业经济研究时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将被破坏的土地生产力恢复到初始状态,体现出农业发展的生态修复功能。因此,本文选择农田有效灌溉率、农田滁涝率、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农用塑料薄膜施用量作为生态修复分项指数的基础性指标。另外,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农业发展战略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恢复原有物种的生存或休憩环境,体现出农业发展的生态改良功能。基于此,本文选择森林覆盖率、农地植被覆盖率和草原覆盖率作为生态改良分项指数的基础性指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对经济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素投入、经济
18、产出和生产效率三个方面,因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来测度农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友好度。就要素投入而言,本文选择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万元农业GDP柴油用量、万元农业GDP劳动力投入量、户均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基础性指标,以衡量农业发展在能源、资源、劳动力和固定资产等生产要素使用方面体现出来的友好程度。关于经济产出,为避免统计口径不统一影响测度结果,本文选择收入性指标替代产量指标来进行测度,以农业经营人均纯收入、农业增加值和农业经济贡献率作为经济产出分项指数的基础指标。关于农业生产效率,本文选择土地综合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作为基础性指标进行测度。从社会生态友好度评价指标
19、来看,农业发展对社会生态的影响主要从粮食供给、保障食品安全和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因此我们从这三个层面来测度农业发展的社会生态友好度。就粮食供给而言,更多的研究使用粮食自给率指标,但囿于数据可得性,本文选择各个地区人均粮食产量较平均水平偏离程度,以及旱涝保收面积比率作为基础性指标来对粮食供给分项指数进行测度。关于食品安全,本文选择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全国占比、绿色农业数量全国占比和无公害食品数量全国占比作为基础性测度指标。另外,利用农林牧渔从业人员数在乡村从业人员数中的占比来测度农业发展的就业吸纳率。从政治生态友好度评价指标看,农业发展对政治生态的影响体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善治”功能的推动上,包
20、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自治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三个方面。关于农民组织化程度,本文选择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数代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水平,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数代表农业组织覆盖率作为基础性指标进行测度。关于农民自治水平,本文选择万人村民委员会数作为基础性指标来衡量。就社会保障而言,本文选择新农合覆盖率、千人农村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新农合补偿参与率和万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个数作为城乡均等化服务程度的替代变量作为基础性指标来进行测度。从文化生态友好度评价指标选择来看,农业发展对文化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耕文明的传承、农业科学教育以及观光休闲服务提供三个方面。本文选择农业文化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生态 友好 农业 发展 水平 区域 差异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