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pdf
《中国农业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46(3):257269 http:wwwsyauxbcornQ坠望垒!Q!曼h皇翌Y垒旦g匝壁坠!坠!坐堕望i!曼!i垃 里Q!:!尘:!竺:!二!:!:!:!沈亨理,李淮滨,钟文田,等中国农业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46(3):257-269中国农业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沈亨理,李淮滨,钟文田,苗 微,唐 亮,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摘 要: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深入分析由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所构成的世界不同农业结构类型,从中选择与我国农业结构类型相近的国家作为标尺进行比较,阐明资源相对匮乏国家只能走内涵延伸
2、扩大再生产道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核心目标,运用科技与管理手段加速结构与功能的变换,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GDP增长显著超过发达经济体部分省份已接近或实现现代农业。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并凸显出技术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因此,我国在不断提高单位农地产出量、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不同地域的自然禀赋加速优势区域布局依靠创新驱动加速专业生产格局形成,在依赖工业化、城镇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适度保持农业劳动力充裕优势,拓宽农业效益型发展道路,不失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选择。关键词:农业结构类型:农业GDP;农业比
3、较优势;农业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00(2015)03一025713Agricultural Structure Type and Development Mode in ChinaSHEN Heng-li,LI Huai-bin,ZHONG Wen-tian,MIAO Wei,TANG Liang,CHEN Wenfu(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 10161,China)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ecological economics,reviewed the
4、type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essential productive factors,including natural resources,human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italThe countries with the structuresimilar to China were chosen as standards for the analysisFor the countries with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inter
5、nal expandingreproduction,increasing the productive rate of the arable field,accelerating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rough science and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are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industryAfter reforming the economic systemand opening to the world,the enha
6、ncement of agricultural GDP in China has exceeded that of developed countiesTheagriculture of several provinces in China has realized modernizationEspecially,after joining WTO,China has dramaticallyincreased the impacts on world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with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ech
7、nology and labor intensiveindustryThus,on the basis of increasing the productive ability of the field and stabilizing the food production,taking fulladvan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program regional design,accelerating professional production,keeping abundance of agriculturallabor,extending pathway
8、s to improve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will be the right choices to realize the new type of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Key words:type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GDP of agriculture;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中
9、国GDP总值达63610,元,以美元计首次突破1。Oxl013美元大关,人均超过7600美元。按世界银行以人均GDP划分的四种类型,中国已进入第三类,即上中等收入国家类型。在中国GDP总值中,农业占917,工业占4264,服务业占4819。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中,受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中国农业能否跟上整体经济的步伐?中国农业与现代农业目标还有哪些差距?今后将怎样发展?本研究拟从生态资源结构与农业类型特点出发,探讨中国农业模式特点与发展的途径,以及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整体中位置变化及其影响力。1对发展的认识与农业结构类型划分现代农业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是指由近代农业通过发展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过程。农业现代
10、化是国家现代收稿日期:201504-05作者简介:沈亨理(1928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生态及生态经济研究,专长区域生态经济研究,E-mail:henglisherr28163corn万方数据一258一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报 第46卷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突出“短板”。中国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认识中国农业与当前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较有哪些差距,如何发展才能更快地缩小这些差距。由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生态资源结构差异很大,农业资源结构类型特点不同,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寻找与中国资源结构类型相似的国家相比较找差距,以便在
11、探讨农业现代化时对“发展”有更深的认识与管控能力,同时要对世界农业的资源结构类型划分有一些基本认识。11正确认识和管控发展通常把发展视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人们对目标的制定与实现过程。发展目标多是追求社会整体进步与经济增长。为了便于具体分析、探讨发展变化,从生态经济角度采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H钱纳里(HCHENERY曾任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世界银行副行长)的理论:“发展是结构、功能的对应变换”。他解释什么是落后?落后是指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可利用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资源转化功能的低效率);而先进则是结构比较合理,使资源转化效率较高。发展是要把落后变革为先进,就是要通过改善结构以提高资源转化的
12、功能(效率)。将这样认识进行概括,即“发展是通过结构调整使功能成功的变换”。H钱纳里的这种理论,使发展具备可诊断、可计量、可比较和可操作的特点。寻求发展应该调整什么结构、推动哪些资源转化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是由三项有形生产要素与两项无形生产要素所推动。三项有形生产要素是: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农地、气候、淡水、生物、能源、矿产等);人力资源(劳动力数量、素质及其产业布局中的结构);资本(资金,包括工具、厂房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包括化肥、农药、农业机具等也称资本物)。两项无形生产要素:技术(人力获取资源、加工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手段);管理(在取得信息基础上,通过一定技术对三类有形资源进行组合
13、、设计与贯彻实施,即是管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着重调整什么结构,提高什么资源的转化效率,要看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三项有形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组合状况,哪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少,它就是制约发展的限制因子。发展就要多考虑提高它的转化效率其他生产要素均应予以配合。也就是技术与管理都要以它为日标,去选择相应的技术与管理为它服务。例如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目前人均仅010hm2农地。人均农地太少、经营规模狭小,即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所以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追求单位农地高产由于农业劳动力富余而采取精耕细作途径,以内涵延伸、“斤斤计较”地提高单位面积农地粮食产量。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和劳动力相对短缺
14、。美国人均060hm2农地,农业劳动力仅占其总劳动力的152O,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6667hm2以上的农地,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目标是外延扩展广种取胜,即通过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更多的农地,来增加其经济收入为核心目标。因此,就单位面积农地而言,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美国远不及中国水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三项有形生产要素的组合,也就是这个国家农业的资源结构类型。12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对农业结构类型划分国内外均有一些尝试。从三项有形生产要素组合角度的自然资源生态经济结构人手,日本农业经济学家小合武一(1977年)提出四种基本农业结构类型:(1)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较少的类型。如美
15、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2)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劳动力较少的类型。如蒙古、尼日尔和哈萨克斯坦等;(3)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发达、劳动力比较丰富类型。如日本、英国和荷兰等;(4)自然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比较丰富类型。如中国、印度、坦桑尼亚和埃及等。小舍武一提出的自然资源丰富或短缺是以人均占有农地面积为主划分。他所提出的四种类型是基本类型。在分析世界各国农业时发现有许多国家农业介于四种类型之间,我们称为过渡类型。人均003016hm2是自然资源短缺,人均05hm2农地以上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017049hm2农地国家似乎可称之为自然资源中等过渡型,如法国人均农地030hm2,意大利人均
16、018hm2,瑞典人均029hm2,丹麦人均043hm2,他们农业特点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英国、荷兰和日本。同样,经济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之间也有过渡类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人均089hm2),其经济既不像蒙古、尼日尔的落后,也不及美国、加拿大的经济先进,是中等类型。中国自然资源短缺,过去是经济落后国家,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均GDP值目前已超过7600美元。按世界银行2010年划分四种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227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以此划分中国目前已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农业类型介于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之间的经济中等国家类型。这样农业类型可分为9种。万方数据第3期 沈亨理等
17、:中国农业结构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 259詈。羹;罢l专i自然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类型,如印度、 自然资源短缺、经济中等类型,如中国、葡萄 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发达类型,如英国、法国、坦桑尼亚等: 牙等: 日本等。SlnaageAn nattral remteunderdeveloI,ed + s1a舻inmllalmL【:Fsdeveloingecommytype, Shomge in mtural mmul&velor”l exTmomy啪t,eeorlolrlrly typeeg:India,Tanzania,H ai eg:China,Portugal,et al ”g:En幽nd,Fra
18、nce,Japan,et al(广西、山西、青海)(Guangxi,Shanxi,Qinghai)(河北、湖南、江西)(Hebei,Hunan,Jiangxi)(山东、江苏、辽宁、湖北)(Shandong,Jiangsu,liaoning,Hubei经济发展水平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图1世界不同资源经济结构农业类型Figure 1 Agriculture structure types based on economic resource in the world2 中国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国初期,中国曾有几年人均占有农地020hm2,由于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
19、论,中国人VI迅速增长,曾有连续9年平均净增人口208x10,人(相当于澳大利亚2009年总人口219x107)。到1965年中央提出计划生育为时已晚,总人口由1951年的560x10s人到1981年已达109人。伴随人El极快增长及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占用农地,中国很快进人人均不到013hm2农地的自然资源短缺的农业类型。人均不到013hm2农地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制约。使中国农业发展与中国工业发展走不同的模式。中国工业发展是数量增长与效率提高两条腿走路。某种工业品社会需求增多,可由原来的5个工厂基础上,再建3个(数量增长型)。而中国农业发展在人均不到013hm2农地的
20、制约下,只有走提高效率的一条途径。要探讨在人均不到013hmz农地的基础条件下如何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使全国人民不饿肚子。还要在不到O13hm2农地上生产出更多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以及更多的棉花来为人们织布做衣服。当这人均不到O13hm:农地生产出的各种农产品能基本满足社会需求时,还要考虑如何让农民不断增加收入。这就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农业改善结构、提高功能效率所面临的极其艰巨的基本任务。21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结构功能转换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是农业社会,建国初期的1952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占577,工业仅占1921。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建设,但工业建设原始资本积累只能依靠农业
21、收入提供,而这时的农业还处在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以使人民能吃饱饭,这是建国初期的困境。农业落后是新中国初期总体落后的根源。1952年全国总人口575x108人,就业人数207108人,占总人口361。就业人口中农业劳动力173x108人,占总就业人口的835;第二产业劳动力015x108人,占总劳动力的739:第三产业劳动力019x10s人,占总劳动力907,非农劳动力(第二、三产业之和)占165。非农劳动力的收入是工资,农业劳动力的经济收入是其出售农产品得到的货币。当时非农劳动力购买农产品占其总收入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约为65,也就是占总劳动力165的非农劳动力以其经济收入的65通过购买农产
22、品。将这些货币转到占总劳动力835的农民去分配。因此,中国当时农民极为贫穷,占全国就业人El 835的人贫穷,中国整体当然也是贫穷的国家。农民经济收入过低限制了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和一些灌溉排水技术的万方数据一260-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46卷应用,农民经济收入过低制约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速度。农业现代化没有国际公认的标准。但对“现代国家”却有公认的标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ALEX INKELES)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现代社会的10项标准”,其中两项涉及农业:一是农业总产值占GDP总值小于15;二是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应少于30。目前经济
23、发达国家这两项指标几乎都在3以下。中国建国之初,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要扩大工业建设,但每将一个农业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都要增加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如增加一个工人要多一台机床,要改善一些交通要增多汽车。限于资金不足,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极慢,第二、三产业在总GDP中比重也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后,从农业看第一个重大的结构功能变换是1981年前后取消人民公社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产品大幅度增加之余,还节约出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个结构改善既减少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又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它的功能表现为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又推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农业 结构 类型 发展 模式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