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
2、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二、1朗读课文。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3、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
4、。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