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 第25卷 第7期 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 IRONMENr V0125 No7 2015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魏金义1,2祁春节1(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是分析我国有关农业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为了揭示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般规律,本文在解析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演变过程、空间自
2、相关性及其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要素间的相对价格变化、替代性及流动性差异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的内因,二元经济结构、制度性障碍及各要素面临的外部环境差异是其变化的外因;l总体上我国农业各要素比重相当,农业资本要素比重略高,但其波动最为明显,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则最为稳定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省份的农业劳动力份额不断上升,农业资本和土地要素比重有所下降,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资本要素比重大幅提升,另外两种要素份额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岛:我国农业要素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集聚性最强,农业土地的空间特性较为稳定,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正逐渐减小;我国农业要素禀
3、赋结构呈现出局部的时空异质性,部分地区间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和吉林是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热点区;!孓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不稳定区域逐步增多,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四个地区由低低类型向低高类型集聚转变,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显著水平较高的地区逐渐地由中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最后,提出新型农业生产经蕾体系的构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要与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同时,应从健全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着手,完善各要素市场,促进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词农业要素结构
4、指数;异质性;空间相关性;中国中图分类号r30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J0022104(201507009708 doi:103969jissn10t)22104201507014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是分析我国有关农业经济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优化劳动、土地和资本的组合,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区域农业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旧J。建国以来要素投入结构变动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处于投资推动要素结构变化阶段,但各地区间差异较大o。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要素结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较大影响H1。土地、劳动、资本三种要素的投入量变
5、动率和相对分配率共同决定了我国农业技术变动率悼-。运用要素禀赋相对系数和技术选择偏向系数的分析表明,一个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技术选择发生相应的变化J。正如林毅夫所认为的,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要素禀赋特征在某一时间点上是给定的,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川。伴随着农业发展,我国农业要素禀赋条件也发生了改变。1979年以来,耕地资源持续减少,20092012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2261万hm2;全国农业资本存量由1978年的86800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8 10464亿元,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而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由7053下降至4480。农业要素投
6、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不断下降,资本的比例逐渐上升,各地区间存在差异旧J,但这种差异没有发剧烈的波动M J。从地域上看,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各地区间农业要素禀赋有所不同,并利用要素禀赋相对系数将我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土地丰富型、劳动力丰富型两大类o。相关研究表明,技术变革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j。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生产的要素种类、数量、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旧-。收稿日期:20150208作者简介:魏金义,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要素禀赋。通讯作者:祁春节,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农产品
7、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MATS)专项经费(编号:CARS一2707B)。97万方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综上所述,既有研究表明,要素禀赋条件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技术变革、要素相对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农业要素禀赋结构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然而,各地区间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所表现出的时空差异尚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缺乏从空间的角度对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学者指出我国区域间农业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性使得农业产出具有较强的区域空问效应,并提出要提高农业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那么,我国各地区间农业要素禀赋
8、结构的变化是否存在空间上的依赖性?具体又表现出何种差异?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我国省域数据为样本,首先分析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原因,采用探索性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1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理论分析11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原因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间替代性及各要素流动性差异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由于要素供给弹性的差异,当要素需求增加时要素的相对价格会发生改变,而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是造成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要素间的替代性是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而现代化
9、技术为要素间替代性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以农业机械为主的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以化肥为主的土地节约型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间接地改变了劳动和土地的相对稀缺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变化将使得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改变。从要素的流动性来看,由于土地要素的自然属性使其时空位置难以改变,所以流动性较弱。尽管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但资本的跨期性交易特性以及较低的流动成本使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由于迁移成本和相关制度的约束,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受到一定抑制。这种要素流动性差异也会改变农业要素禀赋的结构。从外部因素来看,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以及要素本身的趋利性,使得要素不断地向工业部门和
10、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动。从总体上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处于净流出的状态。其次,由于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发育迟缓,要素市场扭曲普遍存在。农、渺领域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三大要素市场发育水平不尽相同。与资本和劳动力相比,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使用权的不稳定性、土地资本化受限等多种制约因素,农业土地市场化程度较低。有研究表明,2005年我国农业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程98度仅为127,而农村劳动力和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则分别为5576、7715D3。最后,受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农业投资收益率、非农就业机会、城镇化发展阶段差异影响,各种要素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不同,造成
11、不同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外部因素也使得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12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特性郝大江从空间的角度将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划分为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两类“。区域性要素是本区域内固有的,具有非流动性、不可替代性、动态性等特点;非区域性要素则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空间移动,区域间的要素存量会发生改变。土地要素本身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属性,地理位置难以改变。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土地要素属于典型的区域性要素。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劳动力要素也具有了鲜明的地区性特征。同时,资本、劳动力要素无法直接成为农产品的实体构成,需要依附各种生产资料
12、作用于土地资源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其价值转化。据此,可将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视为准区域性要素。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对区域性要素较强的依赖性,决定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具有一定的空间特性。现实中,各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要素条件本身并非完全相同,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制度性障碍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进一步加深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特性。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衡量本文利用要素禀赋系数构建的要素禀赋结构指数来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情况H。其中,农业各要素禀赋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Ti=(。)(yiy) (1)Ki=(klk)I(yiy) (2)L。=(z。t
13、)(Y:Y) (3)其中,;、k。、t分别表示i地区的耕地、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出、f分别代表全国耕地资源、全国农业资本投入和全国农业劳动力;,。与Y分别为i地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利用已取得的农业各要素禀赋系数可以构建反映各地区要素投入结构的要素结构指数。耕地、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各要素结构指数分别为:T=t(t+K。+t) (4)K=K。(t+K+。) (5)L=L。(t+K+L。) (6)万方数据魏金义等: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22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问特性检验为了明确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问相关性及其异质性,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计量分析法中的
14、Morans I对其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MoranS 1分为全局性和局域性两种,作用有所不同。其中,全局性MoranSI的表达式为:月 n n,=n三互加“(石。一i)(戈,一面)互荟加d三(茹;一面)2 (7)式中,戈i、表示i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观测值,牙则为n个地区农业要素禀赋要素结构的平均值,Wi为空间权重矩阵的元素,表示i、,地区的邻接关系,当i地区和J地区相互邻近时,加。为1,反之,圳。为0。对于(7)式所取得的Morans I,在正态分布的基本假定下,用标准化统计量z进行检验,即可从整体上验证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需要说明的是,全局性MoranS 1只
15、是从总体上反映了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特性,如需更为深入地分析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局域空间相互关系及异质性特征,则要利用局域性Morans I及相应Moran散点图(莫兰散点图)或局部空间关联的显著性(LISA)聚集图等分析工具。局域性MoranS I的表达式为:n 一t=n(z。一面)三训i(一面)三(戈。一觅)2 (8)23数据来源与相关说明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农业产出和要素投入两大类,农业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类。其中,本文应用各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示农业产出变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统计资料。在农业要素投人方面,以农作物播种面积表征农业土地要素状况,以农林牧渔业从业
16、人数代表农业劳动力要素投入,数据都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对于农业资本要素投入,本文的处理方式是先将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地区,再结合各地区的支农资金及农民的农业生产支出综合而得,此数据是笔者根据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相关原始数据整理计算所得。本文收集整理了1981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上述指标的面板数据,其中,四川省包含了重庆市,广东省包含了海南省。3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演变及全局自相关性31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演变特征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本文计算出了19812011年各地区农业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17、的要素结构指数(表1)。各要素结构指数历年均值表明,总体上我国各农业要素比重相当,农业资本要素比重略高。从各要素波动状况来看,三类要素中,农业资本要素结构指数波动最为明显,变化范围在017070之间。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则最为稳定。从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状况看,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省区(湘、粤、桂)的农业劳动力要素的份额不断上升,农业资本和土地要素比重有所下降,而京、津、沪、苏及浙地区的农业资本要素结构指数大幅提升,而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两种要素结构指数呈现不同程度下降。32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全局自相关性本文利用GEODA空间分析工具,依据式(7)计算出了19812011年我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农
18、业资本和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全局性Morans I(图1),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农业劳动力要素的空间正相关性最为突出,即其空间集聚性最强。从变化趋势上看,农业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全局自相关性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地要索结构指数的全局性Morans I则一直维持在0。14左右。由此表明,我国农业土地的空间特性较为稳定,这与其本身较强的空间自然属性密切相关。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程度正逐渐减小,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农业劳动力和资本在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逐步向
19、更具潜力的地区流动,使得两者在各地区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籁=萋薹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2011住Year图1 1981201 1年农业各要素结构指数的全局性Morans I变化FiR1 Diversification of Morans I of structure index ofagricultural factors from 198l to 201 l4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全局性Morans I说明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总体上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无法反应出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局域空间聚集特征。为了更好地揭
20、示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99万方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构局部空间相关性及其异质性,本文列出了代表性年份农业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和LISA分布图。41 农业土地要素结构的时空异质性由全局自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1994年前后发生了较大波动,所以本文选择了1981年、1994年和201 1年的数据来分析其局部空问聚集情况。图2显示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分布,黑、宁、湘等19个地区属于高高类型,受自然条件所限,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藏、青、桂、贵和云五个西部地区的省区为低低型聚集区,而与这五个地区相毗邻的川、新则属于高低类型区域,
21、吉、鲁、粤三省则属于低高类型,由此表明,我国农业土地要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合图3、图4可发现,19812011年我国各地区间表1 19812011年农业各要素结构指数Tab1 Structure index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from 1981 to 201 1注:限于文章篇幅,仅列出部分时间各要素结构指数。100万方数据魏金义等:中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分析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部分地区的空间相关类型发生了变化,吉林省的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相关特征已由1981年的低高类型转变为201 1年的高高型,浙、沪、京、闽、辽则由高
22、高聚集类型转变为低高型。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空间关联的显著区域所在,本文绘制了1981年、1994年和2011年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LISA分布图。由图8可以看出,在众多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属于高高类型的地区中,内蒙古和陕西省始终是显著性较高的地区,黑龙江和吉林也逐渐成为显著性较高的地区,上述四个地区成为我国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热点区。以上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分布在总5一【0。口 孵黑鲁 )5贵 粤。藏 。青一o!0 15 10 05桂川O-51O l5 2、5新1O 一图2 1981年土地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Fig2 Moran scatt
23、er plot of strueture index of land in 1981H;10 。肾5瑷 要。簪豫;粤闽簖 鲁京苏譬。藏。 贵 桂 驴。15 10 05再 川 o5 1o 15 2_o五一O5 。 新1O 。图3 1994年土地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Fig3 Moran scatter plot of structure index of land in 1994体上表现出正相关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42农业劳动力要素结构的时空异质性由于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空间自相关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都在1999年出现了小幅波动,据此本文选取了1981年、1999年及2011年农业劳
24、动力结构指数的截面数据对其局部空间聚集特性进行分析(图5、图6、图7)。总体上,我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也呈现出正相关性的空间依赖性,但是局部不稳定区域逐步增多,即本身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较低而周边较高的地区不断增加,在图上表现为位于第二象限的地区由1981年的一个增长至2011年的六个。对比三个时间点还发现,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结构指数的空间集聚类型发生了变化。如北京,其I)10 肓 。陕 黑辽ntffi;浙05。雄贵冀赣尊或闽、沪。青粤 训。 。最18 13 08 -0一30 02 07”12 17五一0 5新10 T图4 2011年土地结构指数的莫兰散点图Fig4 Moran scat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农业 要素 禀赋 结构 时空 异质性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