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四单元 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ppt
《必修3 第四单元 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 第四单元 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考向,第四单元生物系统与环境保护,忆教材,研考点,高考随堂体验,课时活页作业,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提能力,一、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判断正误(1)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3)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4)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5)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6)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2碳循环过程填图,图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摄食,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1)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哪
2、些?提示:大气中CO2来源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等。(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哪些?提示:大气中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悟一悟,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连线,2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填表,生命活动,种间,种群的繁衍,有害动物,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连线,(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是否一定很高?提示:不一定,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2)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高,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高,但恢
3、复力稳定性比草原低。,想一想,1碳循环过程,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解,1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1)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2碳循环及存在形式(1)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3)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1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硝
4、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答案:D,2.(2012东城区检测)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
5、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答案:A,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2生态系统三大基本功能的重要性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3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动物的生活都离不开信息传递,其中既有物理信息,又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抗生素B孔雀开屏C花朵鲜艳的色彩D
6、松鼠数量的消长依赖于云杉种子的收获情况,解析:生物代谢产生的抗生素是化学物质,不属于物理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答案:C,4(2012广州模拟)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0.01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微
7、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答案:C,2稳定性的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实例:如右上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右上图所示。,特别提醒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
8、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
9、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也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适当增加各营级中物种的种类。答案:A,6(2012杭州模拟)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
10、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例1(2012湖南联考)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3 第四单元 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必修 第四 单元 第二 生态系统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稳定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