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培育.pdf
《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培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培育.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农业教育,20165,5:1215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165,5:1215DOI:1013839jcnkihae20165003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培育尹北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农业历史文化是高等农业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又承载着中国人顺天应时、阴阳和合的仁和精神;精耕细作、克俭于家的勤劳精神以及关心民生、强农兴邦的报国精神。高等农业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立足“大宣传”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农业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农业院校学生自觉弘扬中国精神、争做中国强农梦的践行者。关键词:中国精神;高等农业院校
2、;农业历史;农业文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16)0500120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求用共同价值导向引领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结合。目前,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然而,在不同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与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具体方式仍在探索中;如何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重要作用,也尚待进一步探讨。一、农业历史文化是高等农业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深刻影响着国家农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近年来,尽管高等
3、农业院校的自身办学水平与生源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稳步提高,但是农业院校招生及就业压力较大、学校认同感较低等情况仍使不少农科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远离“三农”。针对这一现状,高等农业院校不仅需要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继续做出不懈努力,更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ll。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要素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领域和人文氛围最为贴近,与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密切
4、关联,对高等农业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大有裨益。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利于鼓舞学生学农志农,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大学生职业理想是其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要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做到学农志农,坚定献身农业的意愿和信心,一方面要培养其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则要增强其对涉农行业前途的信心,二者缺一不可。农业历史文化教育对这两方面都有帮助。农业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可以丰富学生在专业课上学到的内容,赋予这些知识更加具象、亲切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农业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通过深
5、入了解农业历史,则有助于学生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中国的“三农”问题,并深刻理解这一问题的由来与现状以及国家重视农业、不断探索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的历程和决心,进而提升学生服务中国“三农”的自豪感。因此,学习农业历史文化,有助于基金项目: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农业历史文化与农业院校学生中国精神的培育(BJSZ2015ZC084)。摆薯昌羿;孚;:案119182一),女,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历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简介:尹北直( 一),女,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历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教育发展研究 EDUCATIONAL DE
6、VELOPMENT RESEARCH万方数据总299期 尹北直 农业历史文化与高等农业院校中国精神培育 13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其选择涉农职业的信心,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奋斗目标。(二)有利于引导学生爱农悯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存在,受特定政治经济条件制约。价值观引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割离。当今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更易向个人本位偏移,对个人利益的注重呈上升趋势。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期人生道路选择的困惑,仅仅鼓舞农业院校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层面“志农”仍然不够,必须引导其在辩证认识中国国情与农情的基础上,从价值选择和情感倾向的层次爱农、悯农
7、,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萦系于乡土情感与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旧J。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异质性,决定了其可以在东西方文化的整合、创新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农业历史是最契合农业院校学生专业背景的专门史,可以为学生理解历史提供最具信服力和实用性的素材。农业历史文化教育能使农业院校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性与习俗变迁,从时间维度体悟中国乡村社会,有助于引导其对国情、农情的思考走向深入,对“三农”的认识增添智者眼光与仁者情怀,真正做到爱农、悯农,这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自觉坚持立足于中国国情来定义农业现代化是
8、极为重要的。(三)有利于启发学生人文兴农,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在社会信息传播和能量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高等农业院校既要实现为中国强农梦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的育人目标,又要建成农业战线上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还要提升大学人文气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具有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因地制宜选育良种等优良传统,其思想原则与价值取向,至今仍然值得世界现代农业借鉴和发扬。农业院校大学生应该参与到揭示中华农业文明伟大智慧的工作之中,自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
9、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旧o,激发民族创新能力。通过对农业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启发学生在借鉴中国传统农学所蕴含的科学思想、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同时,浸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并于潜与默化中形成一条融通文理、贯通古今、汇通中西的路径,将学农、志农的行动与爱农、兴农的意愿统一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去,人文兴农,实现中国语境下的强农梦。因此,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对树立学生发展现代化农业,服务“三农”的远大志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等农业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用共同价值导向引领农业院校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共筑中国梦的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二、中国农业历史
10、文化所承载的中国精神要充分发挥农业历史文化在高等农业院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充分提炼和解读其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根据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的主体内容,可将其所承载的精神初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顺天应时、阴阳和合的仁和精神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生产能力的历史过程。中国人从先秦时代,就将农业生产的要素归纳为“天”“地”“人”三个方面,“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吕氏春秋审时)。尽管人是万物灵长,但是并不能为所欲为,而须与自然界寻求和谐,正如齐民
11、要术所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活动过程中所履行的基本原则,就是合理掌握天时地利,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发展社会生产,“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明马一龙农说)。历史上,中国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而发展的农业成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绵延存续的内在动力。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顺天应时、天人合一,就需注重耕稼活动中四时、五气的和合。中华和合文化实源于中国农业文化中的阴阳五气和合思想。淮南子曾对“阴阳和合”而生化万物的关系做了论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历史文化 高等 农业院校 中国 精神 培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