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pdf
《17.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pdf(1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 程 测 量 规 范 工 程 测 量 规 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 GB50026-200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 8 年 5 月 1 日 2008 年 北 京 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 GB50026-200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 8 年 5 月 1 日 2008 年 北 京 7 垂直角、地面倾角、比例系数; h对向观测的高差较差; 1、2测
2、站点 1 向照准点 2 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d长度较差; H复查点位与原点位的埋深较差; S复查点位与原点位间的平面位置偏差; a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 -单位权中误差; 基线长度中误差、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值。 83 平面控制测量 3 平面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
3、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 采用高斯投影 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
4、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 卫星定位测量 32 卫星定位测量 () 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9322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 323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 2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323-2)式的规定。 m (323-2) ()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24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测区的实际
5、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 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 2 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3 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 6 条。 4 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 15 倍。 5 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 对于采用 GPS-RTK 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 325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
6、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 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326 控制点埋石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并绘制点之记。 10() GPS 观测 327 GPS 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27 的规定。 328 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 329 GPS 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
7、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2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lmm。 3 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4 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 GPS 测量数据处理 3210 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 30min。 2 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 3 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3211 GPS 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同步环各坐标分
8、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3211-1)(3211-5)式的要求: 14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 331 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 2 倍。 3310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 1 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
9、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lO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 15,长度元素应量至 1mm。 3311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测回内 2C 互差或同一方
10、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 2C 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站。 3312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3313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 距离测量 3314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级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3315 本规范对中、短程测
11、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 3km 以下,中程为 315km。 3316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Da+bD (3316) 式中 mD测距中误差(mm);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长度(km)。 3317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3318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18 的规定。 15 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4 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3319 测距作业,应符
12、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 5m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 且读数精确至0 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 50Pa。 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 432 条和
13、433 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 l 倍执行。 3320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3321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321 的规定。 (V)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3322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163323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2 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 水平距离
14、可按(3323)式计算: 22hSDp= (3.3.23) 式中 Dp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3324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324)式计算: 3325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1 单位权中误差: 2 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173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3326 测距边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1)式
15、计算: 2 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2)式计算: 3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26-3)式计算: 3327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 3328 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 3324 条和 33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3329 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含起
16、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3330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 18可作相应简化。 3331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 3331 的规定。 34 三角形网测量 34 三角形网测量 () 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41 各等级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41 的规定。 342 三角形网中的角度宜全部观测,边长可根据需要选择观测或全部观测;观测的角度和边长均应作为三角形网中的观测量参与平差计算。 343 首级控制网定向时,方位角传递宜联测 2 个已
17、知方向。 () 三角形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44 作业前,应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对收集到的相关控制资料和地形图(以 1:100001:100000 为宜)应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图上进行网形设计和精度估算,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网的精度等级和观测方案。 345 三角形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首级控制网中的三角形,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 30;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于 25。 2 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形网或插点等形式。 3 三角形网点位的选定,除应符合本规范 335 条 l4 款的规定外,二等网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
18、2m。 346 三角形网点位的埋石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二、三、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 19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 三角形网观测 347 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二等三角形网也可采用全组合观测法。 348 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除满足 341 条外,其他要求按本章第 337 条、338 条及 33103313 条执行。 349 二等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除满足第 341 条和表 349 外、 ,其他技术要求按本章第 33143317 条及 3319 条、3320 条执行。 3410 三等及以下等级的三角形网测距边的边长测量,除满足 341 条外,其他要求按本章第 33
19、143320 条执行。 3411 二级三角形网的边长也可采用钢尺量距,按本章 3321 条执行。 () 三角形网测量数据处理 3412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3413 三角形网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413)式计算: 3414 水平距离计算和测边精度评定按本章 3323 条和 3325 条执行。 3415 当测区需要进行高斯投影时,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方向观测值,应进行方向改化计算。四等网也可采用简化公式。 方向改化计算公式: 20 3416 高山地区二、三等三角形网的水平角观测,如果垂线偏差和垂直角较大,其水平方向观测值应进行垂线偏差的修正。 3417 测距边长
20、度的归化投影计算,按本章第 3326 条执行。 3418 三角形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应计算网的各项条件闭合差。各项条件闭合差不应大于相应的限值。 1 角一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2 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3 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4 固定角自由项的限值。 mg固定角的角度中误差()。 21 5 边一角条件的限值。 三角形中观测的一个角度与由观测边长根据各边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所得的角度限差,应按下式进行检核: 6 边一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3419 三角形网平差时,观测角(或观测方向)和观测边均应视为观测值参与平差,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应按本规范第 3413 条和 3325 条中
21、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或方向)及边长的权。平差计算按本章第 33293330 条执行。 3420 三角形网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二等应符合表 3420 的规定,其余各等级应符合本规范表 3331 的规定。 224 高程控制测量 4 高程控制测量 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 412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
22、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41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1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42 水准测量 42 水准测量 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422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i,DSl 型不应超过 15;DS3 型不应超过 20。 2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
23、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 02,三等不应超过 05。 3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015mm;对 23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 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423 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 414 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2 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3 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 424
24、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 425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426 当水准路线需要跨越江河(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作业场地应选在跨越距离较短、土质坚硬、密实便于观测的地方;标尺点须设立木桩。 2 两岸测站和立尺点应对称布设。当跨越距离小于 200m 时,可采用单线过河;大于200m 时,应采用双线过河并组成四边形闭合环。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应符合表 421的
25、规定。 3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6 的规定。 24 4 当跨越距离小于 200m 时,也可采用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度的方法进行,两次观测高差较差不应超过 7mm,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高差。 427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 421 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 12。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 421 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水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GB50026 2007 工程 测量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