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docx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和驾驭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 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 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驾驭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开展一次诗歌朗诵竞赛。 课时支配:5课时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探讨)+悟(融会贯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
2、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生疏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全部的内容变得活灵活现。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夸夸其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变更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
3、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像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加。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呈现出来。 二、解题: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依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行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
4、,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概,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须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悟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当从哪些方面加以留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凹凸长短协作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依据感情而
5、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 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唐诗、宋词也不外乎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其中程度不同,声音的表现也不同: 小喜往往声丽,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小怒往往声愤,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流水”; 小哀往往声伤,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小乐而往往声逸,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 大喜往往声放,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
6、花”; 大怒往往声躁,如“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大哀往往声惨,如“主客夜呻吟,痛人妻子心”; 大乐往往声荡,如“隧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当有所改变。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从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言诗的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课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