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





《2022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文言文教案文言文教案在学习中,信任大家肯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文言文教案1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吵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推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究、大胆质疑的科学看法,也说明白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
2、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了解祖国悠久绚丽的文化,增加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念,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依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究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打算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激起学生辩论:老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并说出理由。 2、 导入:老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
3、会在下课时告知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日,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老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二、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三、过渡: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信任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肯定会找到满足的答案的。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此环节依据学生新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一、初读课文。1、 老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2、 读了课文
4、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老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3、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共享一下吗?(学生沟通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4、 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5、 老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6、 老师:大家在学习中能擅长发觉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老师:大家仔细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学生:听朗读,作记号。7、老师:有收获吗? 学生:沟通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
5、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8、老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课件出示:孔子东游,见 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 近也。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强调:知=智 读音 zh8、老师:让我们学着课件里那样在同桌那里读一读。认为读得好的,就给他在书上画一棵五角星。学生:同桌相互读,评价、画五角星。9、 老师: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学生举
6、手人数)看来效果不错。老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学生一齐读课文。)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困难,其实也就抓住了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再让学生在奇妙的动画和音乐中观赏范读,不但对朗读指导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最终通过画五角星的方法,确定了学生的进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念。二、深化理解:1、 老师:大家再次用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 沟通: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学生回答时,老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和
7、意思。并相机强调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1)辩斗:辩论,争辩。(2)故:缘由,原因。(3)以:以为,认为。(4)去:离。(5)日中:中午。(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7)及:到了。(8)则:就。(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0)为:是。(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快的样子。(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3)决:裁决,推断。(14)孰:谁,哪个。(15)汝: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8、”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富有才智啊?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学生:沟通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阅历、联系已有学问、多读等。)4、 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学问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老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的意思。)5、 老师:出示课件:出示词语、句子,让学生抢答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6、 老师:谁能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方式巩固句子意思)学生:先同桌相互讲,再抽学生在班上讲。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依据注释和
9、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教学中重在进行方法总结和指导,并采纳说一说,帮一帮,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加以了巩固。三、品读课文。1、 老师:过渡: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生动。而这么生动的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悍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中国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2、 老师: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样读课文的呢?(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样把课文味道读出来吗?谁情愿来读一读。(抽生读)3、 评价:老师:他像吗?哪些地方像?哪里还不像,味道还不够?你 认为应当怎样读?(请点评的学生读一读,老师还可以适当点拨)。4、 老师:谁还情愿读一读(抽学生读,视察学生表情,信念足不
10、足。)老师:老师再帮帮你,给你配上音乐。(学生配乐朗读)5、 老师:美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学生:全班配乐齐读。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并配上音乐。创设这样的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中国几千年的绚丽的文化中,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宠爱和对文言文的爱好。四、升华拓展。1、老师: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相机完成板书)2、老师: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那么学问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老师板书)3、
11、文中的人物,你最喜爱谁?为什么?(老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究)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是读书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质给自己的启示等)。5、老师:对呀,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学问的海洋里勇于探究,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主动收集有关资料。五、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六、下课时,老师向学生揭晓自己的真实年龄。次环节肯定不能遗忘,这既体现了老师敬重学生,守信,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
12、欢乐,胜利的喜悦。文言文教案2例一(20xx湖北卷第14题)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
13、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行。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会面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
14、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马脚以战胜他;憨和尚为了惩处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灵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超群,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活灵活现。C本文擅长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支配,重在描写变化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
15、小说的独特魅力。解析答案:C。本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实力,也考查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实力。A项分析不正确。“为了惩处李超”,“愤而择日告辞而去”等内容与原文不符。B项,“憨和尚德高”,“机灵”,“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等分析与原文不符,文中没有这些内容。D项,“变化莫测”与原文不相符,“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以面代点,概括失当。C项的分析概括符合原文内容,是正确选项。作品刻画人物,憨和尚二“笑”,尼增三“笑”,其武艺的高强、性情的谦和,显明的形象跃然纸上。例二(20xx福建卷第8题)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
16、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行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17、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扬子云,即扬雄,西汉闻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闻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妙,非有官职、有财宝、有才能、
18、会写文章、年轻有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巡游都写诗记述。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缘由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巡游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当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解析答案:A。A项“非有官职、有财宝、有才能、会写文章、年轻有为的人不能到达”不正确。错误之因是对文句的翻译不正确,“非仕有力者”,不是做官有力气的人;“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不是才情有文采的人,即使巡游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19、“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不是身强力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个地方。B、C、D三组符合文意。例三(20xx辽宁卷第14题,原文见第五节筛选信息“典例精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有才学、有学问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解析答案:A。本题列举出四个选项,B、C、D的分析概括与原文内容相合。A项分析概括不正确,错误之因是对“素学问者”理解错误。学问,相知相识的挚友;理解为“有学问”,错误。A项的错误,是不明白词
20、语古今义的区分。文言文教案3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接着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
21、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举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响应号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同日而语,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比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示学生留意以下词句:1留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
22、日笃 更相为命2留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给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留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之情 臣之辛苦4留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其次段:感谢,恳切;第三段:真挚,恳切;第四段:忠诚,恳切,期盼。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总起: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文言文 教案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