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1).pptx
《项目4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4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1).pptx(1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项目4,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2版)主编:徐昭、程章,目录CONTENTS,知识目标,1,2,点火系统的组成、作用和类型。,典型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各部件的结构及其正确拆装方法。,3,电子点火信号发生器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4.1,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导,入,2016年7月15日,车主刘先生把他的世嘉轿车拖到汽车4S店,说是发动机启动时,无着火迹象。经初步诊断为点火系统故障,作为维修人员我们应该掌握点火系统检修的哪些知识呢?,在汽油发动机中,气缸中的混
2、合气是由点火系统产生的高压电火花点燃的,点火系统能正常工作是汽油发动机能正常燃烧必备条件之一,点火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点火系统的作用是将蓄电池或发电机提供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点火时刻的要求,适时、准确地击穿各缸火花塞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1.点火系统的类型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点火系按其组成和产生高压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4.1.1点火系统概述,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2.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间隙的电压。火花塞电极击穿而产生火花时所需要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点火
3、系产生的次级电压必须高于击穿电压,才能使火花塞跳火。,(2)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为了保证可靠点火,电子点火系统一般应保证5080mJ的火花能量,启动时应产生高于100mJ的火花能量。而且电火花还应有一定的火花持续时间,通常不少于500s。,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3)点火时刻应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相适应。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荷下工作时,所需点火提前角的大小是不同,点火系统必须能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到最佳值。同时,点火系统应按发动机的工作顺序正确点火。一般直列六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53624,四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为1342或1243。,1.传统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传统点火
4、系统的组成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附加电阻和高低压导线等组成。如图4.1所示。,4.1.2传统点火系统,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1点火系统组成,1点火线圈;2附加电阻;3点火开关;4电流表;5蓄电池;6启动机;7高压导线;8附加电阻;9配电器;10火花塞;11断电器;12电容器,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电源。提供点火系统工作时所需的能量,由蓄电池和发电机构成。点火开关。用来控制点火系统初级电路、仪表电路以及启动机继电器电路的开与闭。点火线圈。相当于自耦变压器,用来将电源供给的12V、24V或6V的低压直流电转变
5、为1520kV的高压直流电。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它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接通与切断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并按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与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火花塞。由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组成,安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燃烧室,点燃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附加电阻。改善点火性能和启动性能。,(2)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2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断电器触点闭合、初级
6、电流增长的过程。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包括蓄电池、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初级绕组、附加电阻、分电器的断电触点及电容器。当触点闭合时,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中有电流通过,流过初级绕组的电流称为初级电流。如果触点不分开,经过一段时间(约20ms),初级电流将达到最大稳定值。其电路是低压电路,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电流表点火开关S附加电阻点火线圈初级绕组N1断电器触点K搭铁蓄电池负极。初级电流增长时,不仅在初级绕组N1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而且同时在次级绕组N2中也会产生互感电动势,为1.52kV,不能击穿火花塞间隙。断电器触点断开、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的过程。,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当断电器凸轮顶开触点K时,
7、初级电路被切断,初级电流迅速下降到零,铁芯中磁通随之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因而在匝数多(1500023000匝)导线细的次级绕组N2中感应很高的电压,使火花塞电极之间的间隙被击穿,产生火花。初级绕组中电流下降的速率越大,铁芯中磁通的变化越大,从而次级绕组中的感应电压也越高。发动机工作时,在断电器触点分开瞬间,次级电路中分火头恰好与侧电极对准。高压电路在触点打开瞬间以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为高压电源,以火花塞电极间隙为负载,其电流回路为:点火线圈次级绕组“+”接线柱附加电阻点火开关电流表蓄电池搭铁火花塞旁电极、中心电极配电器旁电极分火头点火线圈次级绕组“-”接线柱。发动机工作期间,断电器凸轮每转一周(曲轴
8、转两周),各缸按点火顺序轮流点火一次。提示:如果要停止发动机的工作,只要断开点火开关,切断初级电路即可。,2.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1)点火线圈点火线圈的作用是将电源提供的低压电转换成点火所需的高压电,使火花塞电极能击穿跳火。按其磁路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开磁路点火线圈和闭磁路点火线圈。,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开磁路点火线圈。,开磁路点火线圈主要由铁芯、初级绕组、次级绕组、胶木盖、绝缘座等组成。胶木盖中央突出部分为高压插孔,其余的接线柱为低压接线柱。为了减少涡流和磁滞损失,点火线圈的铁芯用0.30.5mm厚的硅钢片叠成,外面套有绝缘套管。铁芯上绕有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
9、通常用直径为0.51.0mm的漆包线绕240370匝;次级绕组通常用直径为0.060.10mm的漆包线绕1100030000匝。由于初级绕组中流过的电流较,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大,发热量大,所以绕在次级绕组绝缘层的外面,有利于散热。当低压电流过初级绕组时,铁芯被磁化,其磁路如图4.3所示。由于磁路上下都暴露在空气中并未构成闭合磁路,所以称为开磁路点火线圈。为了增强绝缘性能,绕组绕好后要在真空中浸以石蜡和松香的混合物,并填满沥青或变压器油,以减少漏磁和加强绝缘性,同时防止潮气侵入。,根据低压接线柱的数目不同,点火线圈有两接线柱式和三接线柱式之分,开磁路点火线圈的基本结构如图4.4
10、所示。图4.4(a)所示的三接线柱的点火线圈的胶木盖上,有低压接线柱7、10和11,它们分别接断电器、启动机附加电阻短路接线柱和点火开关。点火线圈附加电阻是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它与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串联,当其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迅速增大、温度降低时电阻值迅速减小。发动机工作时,利用附加电阻这一特点自动调节初级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善高速时的点火性能。当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初级电流大,附加电阻受热量大,其阻值增大,避免了初级电流过大,防止了初级绕组过热;反之,当发动机高速工作时,初级电流小,附加电阻受热量小,阻值减小,使初级电,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流增大,保证能产生足够的次级电压。当
11、发动机启动时,由于蓄电池的端电压会急剧下降,致使初级电流减小,点火线圈不能供给足够的高电压和点火能量。为了克服这一影响,在启动时将附加电阻短路,使初级电流最大,提高次级电压和点火能量,改善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如图4.4(b)所示,两接线柱式点火线圈无附加电阻,而用一根导线接至点火开关。这根导线是一根热敏电阻线,被称为附加电阻线,阻值为1.7,起到三接线柱点火线圈中的附加电阻的作用。,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4开磁路点火线圈的基本结构,1绝缘座;2铁芯;3初级绕组;4次级绕组;5导磁钢套;6外壳;7“-”接线柱;8胶木盖;9高压线接头;10接启
12、动机接线柱;11“+”接线柱;12附加电阻,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5闭磁路点火线圈,1“日”字形铁芯;2初级绕组接线柱;3高压接线柱;4初级绕组;5次级绕组,(2)分电器,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断电器由活动触点、固定触点及凸轮等组成,如图4.6所示。其作用是周期性地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低压电路。断电器触点由钨合金制成,固定触点经底板直接搭铁。活动触点与壳体之间是绝缘的,它通过触点臂,经触点弹簧片与分电器低压接线柱相通。活动触点臂有孔一端松套在活动底板的销轴上,通过触点臂弹簧片的弹力紧压在凸轮上。凸轮具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的凸角
13、,凸轮与拨板制成一体,装在分电器轴上,经离心重块由分电器轴驱动。旋动偏心螺钉即可改变固定触点的位置,从而可以调整断电器触点的间隙。触点之间的间隙一般为0.350.45mm。提示:断电器在汽车上已被淘汰,被电子控制模块所取代。,断电器。,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配电器安装在断电器上方,由胶木质的分电器盖和分火头组成,如图4.7所示。配电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点火顺序,将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火花塞上。分火头插装在凸轮的顶端,和凸轮一起旋转,其上有金属导电片。分电器盖的中央有高压线插孔,其内装有带弹簧的炭柱,压在分火头导电片上。分电器盖的外围有与发动机气缸数相同的旁电极插孔,以安装分缸高压线。分
14、火头上的导电片离旁电极有0.20.8mm的间隙,当分火头旋转时,断电器触点打开,而此时分火头正好对准某一旁电极,于是高压电自导电片跳至与其相对的旁电极,再按点火顺序将高压电经高压线送至各缸相应的火花塞。,配电器。,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6断电器,1固定盘;2片簧;3销钉;4活动触点臂;5托板;6固定触点;7固定螺钉;8调节螺钉;9凸轮,图4.7配电器的组成,1高压旁电极;2导电片;3高压中心插孔;4中心高压炭精触头;5分火头;6分电器盖,高压线有中央高压线和分缸高压线两种。一般为耐压绝缘包层的铜芯线或全塑高压阻尼线。常为竖直排列,也有水平
15、布置,可避免折损、缩短长度,抗高电压,延长寿命。,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只有当发动机处于最佳的点火时刻,才能保证发动机拥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改善燃烧性能,降低排放,准确的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前角主要受发动机转速、负荷、燃油品质等因素影响。为了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实现最佳点火时刻,在分电器中设置点火提前调整装置。断电器触点打开,从开始点火到活塞到达上至点的时间越长,其对应曲轴转角越大,点火提前角越大,因此,通过调节触点与断电器凸轮或断电器凸轮与分电器轴之间的相对位置,便可实现点火提前角的调节,由于此类装置也被淘汰,在此只作简要介绍。,点火提前
16、角调节机构的结构。,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a.离心点火提前机构。离心点火提前机构的功能是在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它通常装在断电器固定底板的下部,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重块的离心力增大,克服弹簧拉力绕柱销转动一个角度,销钉推动拨板,使凸轮沿旋转方向相对于分电器轴转过一个角度,点火提前角增大。转速下降时,弹簧将重块拉回,使提前角自动减小。b.真空点火提前机构。真空点火提前机构的功能是在发动机负荷变化时,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它安装在分电器壳体的外侧,真空提前机构壳内装有膜片,膜片中心固装着拉杆,通过销钉和断电器活动底板连接在一起,拉杆运动可带动断电器活动底板随之转动。当
17、发动机处于小负荷时,节气门开度小,小孔处真空度较大,吸动膜片向右拱曲,拉杆推动活动板带着断电,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器触点副逆分电器轴旋转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使点火提前角增大。节气门开度大时(负荷增大),小孔处真空度降低,膜片在弹簧力作用下,使点火提前角自动减小。怠速时,节气门接近全闭,小孔处于节气门上方,真空度几乎为零,使点火提前角很小或基本不提前,以保证怠速稳定运转。c.辛烷值选择器。点火提前角的手动调节装置也称辛烷值校正器。在换用不同品质的汽油时,为适应不同汽油的抗爆性能,常需调整点火时间。不同形式的分电器,其辛烷值校正器的结构也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通过转动分电器的壳体来带
18、动触点,使触点与分电器轴做相对移动,从而改变点火提前角。逆凸轮旋转方向转动分电器外壳时,点火提前角增大;反之,则点火提前角减小。,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3)火花塞,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火花塞的工作条件及其要求。a.火花塞下部承受气体高压的冲击,要求火花塞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b.火花塞承受着交变的高电压,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绝缘强度,能承受30kV的高压。c.混合气燃烧时,燃烧室内温度很高,可达15002200,进气时又突然冷却至5060,因此要求火花塞不但耐高温,而且能承受温度剧变。d.混合气的燃烧产物很复杂,易使电极腐蚀,因此要求火花塞要耐腐蚀。e.火花塞的电极
19、间隙影响击穿电压,所以要有合适的电极间隙。火花塞安装位置要合适,以保证有合理的着火点。火花塞气密性应当好,以保证燃烧室不漏气。,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火花塞的构造和类型。a.火花塞的结构。火花塞主要由接线帽、瓷绝缘体、中心电极、侧电极和壳体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4.8所示。在钢质壳体5的内部固定有高氧化铝陶瓷绝缘体2,金属杆3位于绝缘体中心孔的上部,金属杆3的上端有接线螺母1,用来接高压导线,下端装有中心电极9。中心电极9与金属杆3之间用导电玻璃密封,铜质内垫圈4、8起密封和导热作用。钢质壳体5的上部有便于拆装的六角平面,下部有螺纹以便旋装在发动机气缸盖内,壳体5下端固定有弯曲的
20、侧电极10,电极一般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镍锰合金钢或铬锰氮、钨、镍锰硅等合金制成,以提高散热性能。火花塞电极间隙为0.60.7mm,电子点火间隙可增大为1.01.2mm。,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8火花塞结构图,1接线螺母;2绝缘体;3金属杆;4内垫圈;5壳体;6导体玻璃;7密封垫圈;8内垫圈;9中心电极;10侧电极;11绝缘体裙部,火花塞中心电极和侧电极之间是绝缘的。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为了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可靠地点火,作用在火花塞间隙的电压应达到152
21、0kV。击穿电压的数值与电极间的距离、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有关。电极间隙越大、气缸内压力越高、温度越低,则击穿电压越高。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发火部位吸收热量并向冷却系散发的性能,称之为火花塞的热特性。火花塞要能正常工作,其下部绝缘体裙部的温度应保持在500700,这样才能使落在绝缘体上的油滴烧干净,不致形成积炭,通常把这个温度称为火花塞的“自净温度”。,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b.火花塞的类型。影响火花塞热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火花塞裙部的长度。裙部较长时,受热面积大,吸收热量多,而散热路径长,散热速度慢,裙部温度容易上升,把这种火花塞称为“热型”火花塞。反之,当裙部较短时,吸热少,散热路
22、径短,散热速度快,裙部温度较低,把这种火花塞称为“冷型”火花塞。常用火花塞的结构形式如图4.9所示。,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图4.9常用火花塞的结构形式,注:热型火花塞适用于低速、低压缩比的小功率发动机;冷型火花塞适用于高速、高压缩比的大功率发动机。火花塞的热特性常用热值或炙热数来标定。我国是以火花塞绝缘体的裙部长度来标定,并以111以内的阿拉伯数值作为热值代号。见表4.1。,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表4.1火花塞热值代号,现在还有多极型火花塞,侧电极一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优点是点火可靠,间隙不需经常调整。,根据国家专业标准道路车辆火花塞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43
23、02014)的规定,火花塞型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汉语拼音,表示火花塞结构类型及主要形式尺寸。第二部分为阿拉伯数字,表示火花塞热值。第三部分为汉语拼音,表示火花塞派生产品结构、结构特征、材料特性及特殊技术要求。相关数据可查相应的技术手册。例如:F5RTC型火花塞,表示螺纹规格为M141.25、旋合长度为19mm、壳体六角对边为20.8mm、热值为5的带电阻、镍铜复合电极、绝缘体突出型平座火花塞。,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1.电子点火系统概述,(1)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的发展由于传统点火系统存在触点易氧化烧蚀、次级电压低、可靠性不高等缺点,已不适应现代汽油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及多缸方
24、向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改进的途径,并生产了各种新型的电子点火系统。,任务4.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原理,4.1.3电子点火系统,(2)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的种类与结构形式目前汽油机电子点火系统种类繁多:从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主要电子元件来看,可分为晶体管点火系统、可控硅点火系统及集成电路点火系统三种;按点火系统有无触点,可分为有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和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按点火能量的储存方式来分,又可分为电子电感放电式点火系统和电容放电式点火系统,前者的储能元件是点火线圈本身,而后者的储能元件则是附加的电容器;按汽油机点火信号发生器的不同类型来分,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又可分为: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4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1 项目 点火 系统 故障诊断 检修
限制150内